酒泉地域廣闊,占全省國土面積的42%,但地表多為戈壁,適宜發展非耕地節水農業。因此,甘肅酒泉國家農業科技園區集中精力打造高效節水種植業和農機裝備制造業,形成兩個輪子的良性耦合發展。
甘肅酒泉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由科技部于一年前批準建設。園區規劃面積620.2萬畝,其中核心區5萬畝,示范區115.2萬畝,輻射區500萬畝。通過近一年的開發建設,核心區道路、渠系、給排水、電力、大棚等設施不斷完善,2015年產值達到25.8億元。
甘肅酒泉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由戈壁非耕地設施農業科技創新核心區和農業裝備制造科技示范園等部分組成。
戈壁非耕地設施種植業科技創新核心區包括戈壁聚光太陽熱能日光溫室設施農業創新區、戈壁高效日光溫室科技創新區和戈壁綠色日光溫室科技創新區等。
以此為引領,該園區重點發展高效節水種植業。將節水、高效和特色產業有機結合起來,建設具有當地特色的現代農業。堅持以水定產業、量水促發展的原則,對高耗水、低效益的作物不倡導、不扶持、不發展;大力推廣滴灌、微灌、膜下滲灌等高新節水灌溉技術。引導農民大力發展瓜菜和葡萄等高效節水經濟作物,在已退耕的土地、沙漠綠洲邊緣區和交界地帶,利用生態用水大力發展經濟價值高的枸杞、甘草和牧草等作物。
同時,以園區核心區所在的肅州區為重點,加快以日光溫室為主的設施種植業發展;以玉門市、金塔縣等為重點,加快發展露地節水高效種植產業。在此基礎上,加快建立高標準農業節水示范區,全面推廣滴灌、微灌、膜下滲灌等高新節水灌溉技術,提高單位水資源的農產品生產能力,提高農產品產量、質量,降低單位農產品耗水量。
據統計,2015年,核心區戈壁非耕地高效節水農業投資13.4億元,設施農業面積達到1萬畝,引進種養殖企業42戶,實現產值4億元。
同時實施的西北非耕地產業化示范項目在總寨、西洞、銀達3個非耕地日光溫室核心示范區,開展了試驗示范,組裝配套了設施環境調控、智能化控制、病蟲無害化防治等新技術和新產品,進一步加快了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速度。
甘肅酒泉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的另一特色是農業裝備制造業。以大禹節水、奧凱種機、鑄隴機械等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為重點,輻射帶動農業裝備制造企業快速健康發展。該產業主要包括現代農業生產重大關鍵設備研發應用、設施農業重大關鍵設備的研發應用、特色產業專用機械研發與制造等。
園區內的國家種子加工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由酒泉奧凱種子機械股份有限公司承擔建設,該中心開展現代農業生產重大關鍵設備研發應用,以種子加工裝備為主要內容,針對近年中國種業發展迅速、加工相對落后的實際情況,全面提升種子加工機械化水平,促進種業快速、健康發展,全面提升種業競爭力。
園區內的農業部種子加工技術裝備重點實驗室重點開展種子加工裝備研發與產業化,以全面提升種子加工裝備水平和能力,促進種業快速、健康發展。
2015年,核心區農業裝備制造產業區高標準配套道路、綠化、供排水、供暖、電力、通訊等基礎設施15平方公里,累計完成項目投資50.6億元,入駐企業126戶,當年完成銷售收入11億元。
據介紹,甘肅酒泉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建設按照現有基礎、所在區域自然社會和經濟條件等,正在力求使農業用水單方經濟效益在現有基礎上提高15%,核心區農民人均年純收入達到1.3萬元,示范區農民人均年純收入達到1萬元。
到2020年,建成內陸綠洲區第一、全國一流的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引領甘肅省乃至內陸綠洲區現代農業跨越式發展,為建設區域現代農業提供堅實的科技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