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石橋市旗口鎮,當人們時常看到一車車飼料送下鄉,一筐筐雞蛋裝上車,人們臉上喜洋洋的時候,都會贊揚朱本孝創辦的合作社,使雞棚里飛出致富的“歌”。
提起旗口,這里的蛋雞養殖是營口起步最早的一個鎮。養雞戶總想把雞蛋賣到外地,然而本地區從事做雞蛋生意的經紀人寥寥無幾,十分渴望能有像其他合作社組織那樣,扶上一程,把雞蛋賣上大價錢。2004年,當時只有25歲的朱本孝知道養雞戶的難處后,萌生成立合作社,帶動蛋禽業發展的想法。在大石橋市和鎮有關部門熱情支持下,他先成立了養雞協會,后來又創辦了大石橋市金廣禽養殖合作社。他為了使這個合作社發展壯大,堅持走“合作社+養雞戶+技術+銷售”服務“一條龍”之路,為養雞戶致富架“金橋”。“合作社+養雞戶”就是合作社負責對養雞戶的雞雛實行統一購進,每年從沈陽一家科研所統一購進優良蛋雞雛10萬多只,送到養雞戶家中。養雞戶高興地說:“往年我們購雞雛經過好幾‘倒’,才能把雞雛買進來,質量還不一定保證。咱們的合作社真就為咱們解決了這個難題,太好了!”
“技術+銷售”就是幫助養雞戶解決在養雞產蛋初期、中期疫情預防的服務,解決資金困難的服務,解決銷售難的服務。他每年堅持每個月兩次將技術專家請進來,深入雞棚,免費為養雞戶傳授疫情防治技術,發放技術資料,提供各種藥劑,讓養雞戶放心飼養無后顧之憂。腰會村有一戶村民,去年養蛋雞3000多只,正當他為養雞不懂技術犯愁時,朱本孝把技術員請到他家雞棚里,面對面傳授疫情預防技術。正是靠送技術到門服務,使這個合作社所有的會員養雞成活率高,存欄多,經濟十分可觀。
市場經濟風云變幻,有時雞蛋價格時起時落,朱本孝辦的這個合作社卻能冷靜面對,讓蛋禽養殖市場穩中求進,在“冷”中紅紅火火地發展起來。前兩年,市場雞蛋價格忽冷忽熱,每公斤不足5元錢,養雞戶認為飼料價格不掉,雞蛋價格卻下滑倒掛,養殖不劃算。他了解這個行情后,三番五次到前頭、旗口、腰會村和外鎮的養殖戶家勸說:“從幼雛到產蛋需要4個月的時間,周期長,一旦淘汰蛋雞,待雞蛋價格上來了,再想養雞可就來不及了。”為了穩定養雞戶的情緒,他經常在網上和去廣州、深圳與那里的商戶溝通聯系,以高于當地市場價格收購養雞戶手中的雞蛋,每公斤多收入0.04元。有些養雞戶在購買飼料資金不足時,他便為他們代購飼料。去年以來,他自掏腰包200多萬元,為100多戶代購飼料8000多噸,等年終時統一結算。對這個事有人不太理解地對他說:“哪有像你這樣辦合作社的,自己拿錢,讓養雞戶掙錢。”然而,他卻一笑:“我辦這個合作社,就是讓大家受益!”由于他這樣做,養雞戶不但沒有減少,而且還增加了,到2015年末,全鎮和周邊地區養蛋雞戶達到400多戶,蛋雞存欄100多萬只。
朱本孝所辦的合作社,像磁鐵一樣把本鎮周邊的蓋州市、海城市一些養蛋雞戶吸引進來,每年向北京、廣州、深圳等地銷售雞蛋300多噸,養雞戶年均純收入6萬多元,成為養雞戶致富的“主心骨”。2009年他榮獲營口市首屆“天盛山莊杯”十大杰出青年殊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