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仁壽縣寶飛鎮果園村五組的村民張美春興沖沖地往家趕,他剛接到電話,兒媳婦又在網上接到了一筆訂單,讓他趕緊回家裝幾箱血橙。把市場搬到網絡上,銷售的是水果,改變的是觀念。把互聯網引進農村,在家做生意,上網接訂單,家家得實惠。

圖為王加興(左一)正在給果農傳授網銷的采摘要點
走進如今的果園村,再難看到過去那種挑著果子叫賣的情形。取而代之的,是許多村民都坐在家里,一臺電腦或一部手機,在網絡上進行水果銷售。
“網上秒殺太兇了,一個小時就賣那么多,相當于我原來一周賣的果子。”說起春節期間網上銷售橙子的火爆場景,果園村村主任、種果大戶王加興仍然回味無窮。 春節期間,果園村的橙子在網上秒殺,一天就12756單,賣出去的橙子超過了6萬斤,這可忙壞了村民們。驗果、碼箱、貼單、裝車,村里儼然成了個電商大賣場。
“以前,商販來收果子,還要壓價,他說好多錢一斤就好多錢一斤,果子根本賣不出好價格。有了這個網絡,賣果子簡直是太爽嘍,我們都不跨出門,就可以把果子全都賣出去了,價格還滿意。”王加興說道。
王加興是村里最早接觸網絡并進行網絡銷售的人。自從王加興當選了果園村的村主任,他就一直在思考,怎樣讓村民們依靠產業走上致富路。經過一輪又一輪的產業結構調整,果園村的水果種植逐漸實現了品種改良,水果產量一年比一年高。
為了拓寬銷售渠道,果園村成立了水果協會,專題解決果農的種植、管理和銷售問題。村主任王加興擔任協會會長后,每年都要想方設法,托關系,找熟人,聯系外地客商前來收購村里的水果。
種得好是基礎,賣得好是關鍵。大量的水果賣不出去,眼睜睜看著一個個鮮靈靈的橘子爛在地里,不僅群眾心疼,村兩委干部更是憂心如焚。一個偶然的機會,王加興接觸到了網絡銷售,并從中嘗到了電子商務的甜頭。王加興將自己的收獲告訴了村黨支部書記王祥久,兩人經過商議,又經過無數次村委會討論。為了擴大銷售渠道,村黨支部在鎮政府的幫助下,引進了仁壽的電商平臺趕場小站,落戶果園村。結合發揮黨員作用,村黨支部探索創建了“黨支部+電商+農戶”發展模式,充分發揮黨組織的先鋒引領,黨員率先示范帶動作用,依托互聯網平臺讓果園村的農產品走向全國各地。
趕場小站還專門為果園村開辟了的電商平臺,注冊了專業的商標,統一了精美的包裝,并利用網絡平臺對外推廣。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打響了果園村的水果品牌,在網絡上掀起了果園村塔羅科血橙的搶購熱潮。
為幫助果農掌握電商知識,果園村黨支部趁熱打鐵,充分發揮黨員的作用,在黨員中開展“幫帶幫扶”活動,由黨員幫帶其他果農在電商平臺銷售,幫助果農傳授電商知識。在全村推廣并普及互聯網入戶安裝工程,嘗到了甜頭的村民們對互聯網大力歡迎,短短幾個月時間,村里的互聯網入戶率就達到了80%以上。
網上教學,網上交流,網上培訓,網上銷售,網上購物......現在的果園村,已經進入了數字化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