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臨夏市實現整體脫貧。該市最貧困的村王坪村也如期脫貧,說起他們“摘帽”的秘訣,村里的許多人會豎起大拇指說:“小支書有大本事哩!”
王坪村是臨夏市唯一的山區村,共有9個合作社1133人,人均耕地只有1.4畝,全村貧困人口占總人口的63%。在大學生村干部李卓的帶領下,王坪村開辟了一條以牡丹種植為主的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新路子。
2007年,甘肅農業大學畢業的李卓在蘭州市打拼三年后,2010年通過參加大學生村干部選拔考試成了枹罕鎮王坪村任村主任助理,2013年當選村支書。
因為有3年的工作歷練,李卓對王坪村的發展進行了認真思考,他說:“基礎改變、產業培育是王坪村脫貧致富奔小康的關鍵。”當選村支書后,他積極協調,用兩年時間,將一條10公里長的水泥路爬山過嶺通到了王坪村,又對全村的水源地進行了徹底改造,使村里道路硬化、飲水安全等基礎設施改造率都達到了100%。
“牡丹隨處有,絕勝是臨夏”這是人們對臨夏牡丹的贊譽,利用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李卓的心里有了主意:美麗的臨夏牡丹是一個絕佳的富民產業。
機緣巧合,2014年6月,臨夏州牡丹園責任有限公司負責人來王坪村考察項目,李卓感覺到這是一個不可錯失的良機,當時就下定決心,一定要讓這個項目在王坪村落戶。于是成立了牡丹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由于涉及到土地流轉,許多農民一開始對這件事有些排斥,工作開展較為緩慢。為了能順利建成合作社,李卓發動村“兩委”干部挨家挨戶做群眾工作,講脫貧致富的路子,講發展牡丹的好處。
功夫不負有心人,終于有村民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加入進來。3個月后,王坪村正式與臨夏州牡丹園責任有限公司簽訂合同,成立了王坪村油用紫斑牡丹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目前,該合作社已種植油用紫斑牡丹120畝,解決了20多人就業,增加了土地流轉戶畝均840元的收入,同時100多人徹底從土地中解放出來,或發展養殖業,或外出務工。2015年,全村人均收入達8300元,貧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達5532元。
美麗的牡丹為王坪村脫貧致富帶來了一條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