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年我用這個機器種了300畝地,賺了15萬余元,使用方便又省力,壟上三行、株距均勻、苗眼寬窄一致,種子也不聚堆、不斷空兒、覆土均勻、深淺一致,省種子、成熟早,一個人就可以輕松種地,今年我還想再買一臺。”說起這臺農機具的功能,受益的農民李俊峰滔滔不絕地向村民們介紹它的好處。
李俊峰所說的農機具是偏坡可調試精量點播機,這是由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所發明的,曾獲得國家知識產權局認證的實用新型專利三項,現經營一家占地面積2000平方米的長勝農機制造廠,有10余名員工,年收入80余萬元,在當地已成為農機創業致富的能人。
春意盎然的四月,記者來到阿榮旗三岔河鎮沃爾匯村,在長勝農機制造廠看到了這位農機創業致富的能人——曲治陽。他正帶著工人安裝第五代偏坡可調試精量點播機,為前來購買農機具的農民演示操作使用的過程。
今年57歲的曲治陽,中等身材,做事認真,有韌勁。說起他的發明,曲治陽有說不完的話,“我看到農民收黃豆,都是用叉子一根根挑,覺得太費勁,就琢磨能不能讓農機具收完了之后一堆一堆的,我就根據咱們山區特點,專心研究起點播機。”
曲治陽的發明之路并不平坦。據他介紹,一開始家中并不富裕,鋼鐵價格又非常貴,反復研究實驗,浪費了很多材料。盡管遇到很多困難,但他仍堅持著自己的夢想。曲治陽說:“我這個人不是特別聰明,就是執著,我認為這事能行,就去認真琢磨。我沒經過什么培訓,也沒什么學歷,就是一個普通的高中畢業生,但一心就想把這個機器研究成。”
由于長期沒日沒夜的鉆研,他的身體開始吃不消,家人也曾勸他放棄發明,可是老曲就是認死理兒。“黑天白天睡不著覺,自己也找不到合適的人參謀,就得靠自己慢慢琢磨,有時候突然有思路了,三更半夜起來到倉房里繼續琢磨,一蹲就是幾個小時,有時候研究一個零件就得重復30多遍,說出來不怕你們笑話,我在那里呆的時間長了,倉房里的老鼠都不怕我。”曲治陽笑著說。
功夫不負苦心人,在2008年1月16日,曲治陽獲得了多功能收割機堆放器的實用新型專利證書;2013年10月30日又獲得了偏坡可調式精量點播機的實用新型專利證書。他的發明不僅得到了專家的贊譽,農民的認可,還引領著農民走上科技致富的道路。
目前,他已經生產1000臺農機具,市場價格每臺3000余元,產品銷往甘南縣、扎蘭屯、莫旗等周邊城市,深受廣大農民用戶的青睞。
曲治陽說:“我們以農民為主體,想方設法讓農民‘買得起、用得好、有效益’,為農民朋友科技致富提供優質服務。”
據了解,長勝農業機械修造廠是阿榮旗地區較有影響力的農機具制造企業1985年建廠,歷經30多年的研發,生產耕耘除草機、多功能收割機堆放器、各種犁具、偏坡可調試精量點播機、各種掛車、噴藥設備等多種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