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深山小雞舍變身全縣最大養雞場

       日期:2016-04-19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_zx    瀏覽:3641    評論:0    
      在羅源大山深處的霍口畬村東元亭村,有全縣最大的肉雞養殖戶,畬女雷桃釵一家。6年前,他們從城市回到深山養雞,把一間簡陋雞舍,發展成全縣最大的肉雞養殖場。
     
      舉家告別打工回鄉養雞
     
      “高中畢業后,我和爸媽原本都在福州打工,后來父親中風,生活不便,我們就決定回老家共同創業。”雷桃釵兒子28歲的蘭秀彬說,當時呼吁保護福州二水源,作為村里支柱產業的生豬養殖業由于污染問題面臨關停,這讓正在尋求謀生之路的蘭秀彬十分苦惱。
     
      偶然一次回鄉,蘭秀彬聽村民說政府鼓勵群眾養殖雞鴨。“老家后山正好有一片竹林,想到雞鴨成群嬉戲覓食的場景,我就很心動。”不久,蘭秀彬在央視《致富經》里,看到了一期關于農村養雞致富的節目,這讓蘭秀彬更加堅定了自己的想法。
     
      由于沒有任何經驗,蘭秀彬向閩清養雞專業戶討教,“平時自己也會翻閱書籍,上網充電”。2010年,雷桃釵一家回到霍口鄉東元亭村,搭蓋了一間70平方米的簡易雞舍,引進500只雞苗,開始最原始的畬鄉養殖生活。
     
      創業路上充滿坎坷艱辛
     
      從一間簡陋雞舍到全縣最大肉雞養殖場,談到這一路的坎坷,雷桃釵十分感慨:“養雞剛有了經驗,兒子就動起養鴨的念頭。2013年他一次性買了3000多只鴨苗,但由于后山水源條件不夠,不利于鴨子生長,虧了近10萬元,前三年的努力成果清零。”
     
      為了給兒子打氣,雷桃釵賣掉所有金銀首飾,作為重新投資的本錢。“這回我們專心養雞,2個月買了1000只雞苗飼養。”雷桃釵告訴記者,雞舍需要保溫,每回養雞前他們都準備好供暖用的爐灶,備齊3車柴火。“育苗房要保持在30℃左右,我們得連續24小時生火,持續一個月,雞苗才能安然長大。”
     
      “冬天的夜里最辛苦,半夜調好鬧鐘,每隔3個小時到爐灶旁加一次柴火。”雷桃釵說。
     
      雞舍保溫要熬夜,送貨上門更要通宵達旦。“一接到訂單,我們夜里十點就開始裝籠,半夜兩三點和經銷商對接,確保對方不錯過早市。”蘭秀彬說,他們經常送貨到寧德、福州市區等地,第二天清晨,才拖著疲憊的身子回到家。
     
      建成全縣最大養雞場
     
      辛苦多年終有回報。2014年,羅源鼓勵發展林下經濟,給雷桃釵送來10萬補助金。“我們用這筆錢整修雞舍,更新設備。”蘭秀彬說,現在林下經濟養殖場內有6間雞舍、3間保溫室和1間飼料倉,占地700余平方米,是目前羅源縣規模最大的肉雞養殖場,“雞場越做越大,于是經常有人上門詢問養雞之道”。
     
      “我們養的雞每天在林子里跑,吃的是自然生長的草、地里的蟲,這樣不僅節約了糧食,雞肉質量也提高了。”蘭秀彬說,如今肉雞銷路穩定、供不應求,不少雞還沒長大,就被商客預訂了。
     
      “當年,村里為了環保而轉產,如今我們雞場里的雞糞,被霍口鄉和日溪鄉的菜農、果農收購作肥料,生態養雞不僅不影響環境,還有了額外的收入。我們村地處偏僻,將生態養殖做大做強很難,如果養雞場能帶動大家一起致富才好呢!”蘭秀彬說。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