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最大臍橙主產區江西省贛州市,每隔10天左右,工作人員采摘臍橙樣品送檢,鑒定糖、酸、維生素C等指標是否達標。贛州市還規定,在最早采摘時間之前上市銷售的贛南臍橙,一經發現就地銷毀,違規加工的企業立即關停。
“所有這一切只為一個目標,嚴防個別果農和商販在成熟前采摘青皮果染色催熟,提前上市銷售。”國家臍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鐘八蓮說。
經過采樣檢測比較,結合當地臍橙協會理事會議討論決定,9日江西省贛州市果業局局長吳至海宣布,確定今年贛南臍橙最早采摘時間為11月1日。吳至海說,以新聞發布會的形式公布最早采摘時間,這在贛南屬于首次。這意味著,在此之前面市的“贛南臍橙”均屬假冒產品。
“完全成熟的贛南臍橙酸甜適度、橙香純正,催熟的則入口酸澀、纖維粗大。”鐘八蓮從事臍橙研究已有30年,她告訴記者,贛南臍橙完全成熟在11月下旬,然而去年早在10月初,就已經有催熟的贛南臍橙在市場上銷售。經媒體報道后,正常面市的臍橙也受到影響,價格和銷量同比明顯下滑,果農損失嚴重。
贛州市信豐縣西牛鄉荔坑村果農王明至今仍心有余悸。受“染色臍橙”風波影響,去年他家的30多萬斤臍橙滯銷近一個月,直接經濟損失10多萬元,一些原本直接到他家果園采購的老客戶也不再上門。
贛州市臍橙種植面積世界第一、年產量世界第三,有25萬戶農民種植臍橙,從業的農村勞動力近百萬人。2014年,贛州市臍橙種植面積174萬畝,產量預計120萬噸左右,占全球臍橙產量的15%,除國內市場外,還將遠銷東南亞、俄羅斯、北美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
“秋季臍橙成熟季節,在贛南晝夜溫差大、光照充足的氣候條件下,臍橙天然著色,橙紅艷麗,根本無需染色。”吳至海告訴記者,2006年8月,贛南臍橙國家標準獲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批準;從2009年開始,贛州市要求各產地嚴格按照最早采摘時間采摘上市。這些舉措有效提高了贛南臍橙的市場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
33歲的王明同時還是信豐縣寶利果業專業合作社的負責人。今年他和合作社的105戶會員共同約定,絕不在統一開采時間之前采摘臍橙。“否則砸的是我們大家共同的‘飯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