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四川青神縣:貧困村走上養雞致富路

       日期:2016-05-20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com    瀏覽:510    評論:0    

    養殖戶正在給雞喂食。

    村民房前屋后散養的土雞。

      青神縣河壩子鎮黃鶯嶺村,以深丘、山地為主,人均耕地不足1畝。長期以來,該村大部分青壯年選擇外出務工,留守的大多為老人、婦女和孩子,土地撂荒嚴重,是市級貧困村。

      雖然沒有區位優勢,但憑借著良好的生態環境,2014年該鎮被評為“國家級生態鄉鎮”。目前,黃鶯嶺村也正在創建“全省環境優美示范鄉村”。

      “我們不能抱著金飯碗要飯吃。”該村黨支部書記任福華說,為此,村里引入電商發展生態雞養殖,并將村里閑置的養雞場提供給業主做育雛室,解決了育雛室的用水用電問題,不僅村子發展了,村民生活也蒸蒸日上。

      留守養雞

      村民實現脫貧增收

      近日,記者在黃鶯嶺村看到,近萬只土雞苗在育雛室內覓食,長勢良好。工人們正小心地呵護著這些小家伙。育雛室負責人說,這些小雞崽承載了村民們脫貧致富的夢想。

      在該村2組村民王翠容家周圍的林子里,百余只毛色鮮亮的土雞在主人的召喚下飛快地往家跑。王翠容和老伴樊軍華是兩位留守老人。去年,樊軍華因病不能外出務工,在村干部的動員下,王翠容加入了養殖生態蛋雞的行列,她和老伴養了一百只土雞,一年下來就凈賺了1萬多元,成功摘掉“貧困帽”。“今年,老伴的病好了又外出打工去了,我養雞也有經驗了,現在兩人都能掙錢,以后的日子就會越過越好。”王翠容高興地說。

      “去年村里共養殖了3000只林下生態蛋肉兩用雞,已經有5戶村民通過養雞成功脫貧,不少留守村民也通過養雞實現了增收。”任福華說。

      電商加盟

      生態雞蛋暢銷各地

      “現在黃鶯嶺村出產的雞蛋,百分之九十都是通過網絡銷售到全國各地。”落戶該村的一生態土雞電商品牌負責人吳勇智介紹說,現在的消費者都注重安全健康,生態、綠色、無污染的土雞蛋自然受歡迎,他當初正是看好黃鶯嶺村地廣人稀、山多林密、自然無污染的優越地理環境,才決定將養殖基地建在這里。

      在吳勇智與村民們簽訂的《土雞蛋驗收合同》中,業主方對生態蛋雞養殖提出了嚴格要求,如只能喂養玉米、谷糠、豆餅等,嚴禁喂養配合飼料、藥物、添加劑;每畝山林、荒地放養只數為45—60只等。

      同時,吳勇智還不定期地到農戶家中進行抽查,而驗收后的每個土雞蛋都會貼上寫有養殖戶名字的標簽,以便客戶收到不合格的雞蛋后進行退換。“這是為了保證產品質量,讓這一產業越走越好,越走越遠。”

      除了運行自己熟悉的電商平臺,吳勇智還與幾家知名農產品銷售商建立了合作關系,“這樣在養殖量增加后,就能多渠道地保證生態農產品的銷售。”

      政商給力

      村民吃下“定心丸”

      “以前也發展過肉雞養殖,但農戶們都沒賺到錢,積極性大大受挫。”任福華說,起初大家都不愿意再養雞,為了提高大家的積極性,鎮上和村里決定利用產業扶持資金,給予養殖林下生態蛋肉兩用雞的農戶每只雞5元的補貼。而今年結合縣上、鎮上的脫貧攻堅工作,對貧困養殖戶還將適當提高補貼額度。

      有了補貼,不少村民心動了。但養殖技術一直都是村民們擔心的問題。“我們在前期進行統一防疫和喂養,土雞養至兩斤左右才賣給農戶,成活率更高,解決了前期的風險問題。”吳勇智說,“后期的喂養技術都由我們統一指導,定期防疫,農戶的養殖難度大大降低。”此外,村上還培養年輕養殖戶作為技術員,專門負責解決村里養雞的技術問題。同時,村里加強了與縣農牧部門的聯系,定期不定期地邀請畜牧專家進村培訓。

      為了進一步保障養殖戶利益,村上還成立了合作社,并與電商簽訂了回收合同,確定了保底價。有了這些保障措施,養殖戶們心里有了底。今年,全村已預訂了6000只雞苗。

      短評

      精準扶貧脫貧 學會善用“互聯網+”

      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既要求對貧困人口進行精準識別與幫扶,也要求對貧困問題進行精準辨析與診治。找對病根,對癥下藥是精準扶貧脫貧的關鍵。正如河壩子鎮黃鶯嶺村,找準自己的優勢所在,結合當地情況,發展生態養殖。光靠傳統方式,收效甚微,要學會善用“互聯網+”,充分發揮互聯網在貧困地區脫貧的作用。

      精準扶貧,精準脫貧,要學會善用“互聯網+”。要摸清“貧困家底”、進行精準識別,建立相關檔案,對接各方資源,實時更新情況,尤其對單個貧困戶采取有針對性的幫扶措施,信息暢通讓扶貧主導者提供更加有針對性的高效服務。同時,通過互聯網銷售,有效解決貧困地區特色農產品“養在深閨人未識”的問題;通過做大做強特色產業,通過“當家產業”輻射帶動貧困群眾發家致富,讓龍頭產業真正發揮“龍頭作用”;通過培養電商人才,示范帶動廣大村民“觸網”、開店、脫貧。

      隨著“互聯網+”上升為國家戰略,“互聯網+”成為貧困地區脫貧的重要抓手。筆者認為,落實好“互聯網+”就等于為扶貧插上雙翅,激發扶貧對象的熱情,全民參與,就能真正走上“脫貧致富”的康莊大道。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