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日,“2016農業供給側改革發展論壇暨新華網三農頻道上線”發布會在新華網舉行。湖北新洋豐肥業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王雁峰表示,加快發展現代農業,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農業企業提供了更多機會。
王雁峰說,“十三五”是中國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的關鍵時期,社會各界對農業的關注和投入越來越高,其中蘊藏巨大機會。生產優質農產品,需要健康的土壤和農業投入,同時也需要科學的管理和綜合農業服務。目前來看,優質農產品處于短缺狀態,農產品市場供需不匹配、不平衡,消費者需求已從過去“吃得飽”向“吃得健康、吃得營養、吃出文化”轉變,農業企業要適應市場變化,加快轉型升級步伐。
在王雁峰看來,農業供給側改革更像是方法論,它為中國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升級提出解決辦法。“供給側改革的主體是企業。新一屆政府提出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企業作為市場的主體,圍繞農業轉型升級趨勢,將獲得更多發展潛力和機會。”
王雁峰認為,轉型升級要依靠創新。一是創新互聯網思維和手段。我國化肥農業大而不強,大部分工廠實現了機械化、半機械化,但是離智能化、自動化有一定差距。未來要用互聯網等思維和技術,來全面審視行業。二是將化肥農業和農業緊密貼合,需要進一步挖掘大數據。三是創新產品技術,用工匠精神升級產品。機械化程度越來越高,如果產品科技達不到要求,就會對農業生產、糧食安全和肥料利用產生不利影響。四是創新服務和商業模式。隨著種植結構的調整,農戶對服務和產品提出越來越高的需求。通過市場手段解決農業當中發展水平不高、整體效益低的問題,提高土地整體產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