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筆者來到七星關區撒拉溪鎮龍鳳村土豆種植基地,遠遠就看見孫善達在地里幫助村民觀察土豆的長勢。“看看這土豆長勢多好,每一顆苗都有著它特有的精氣神,今年收成肯定不錯。”見到筆者到來,孫善達指著腳下整齊劃一的土豆高興地說。
孫善達是撒拉溪鎮龍鳳村副主任,近年來,為帶領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他結合村內實際,積極帶領村民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大力發展馬鈴薯種植產業,有效拓展了村民致富的空間,讓村民的腰包一步步鼓了起來。因此,村民們戲稱他為龍鳳村。
2012年,為整合資源,提高群眾在馬鈴薯種植中的抗風險能力,在鎮黨委政府的引導下,結合龍鳳村實際,孫善達注冊資金40萬元,成立了鴻志達馬鈴薯專業合作社,并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申請注冊了“鴻志達”馬鈴薯商標。目前,參與合作社的群眾每年增收1.5萬元以上。合作社的成立不僅提升了龍鳳村馬鈴薯的市場競爭力,也使龍鳳村成為當地有名的馬鈴薯育種專業村。
每年春天,孫善達給村民們提供種子、化肥,并將技術傳授給村民。一到收成時,他按照每斤比市場價高的價格在群眾手里收購馬鈴薯和種子,統一儲存、統一銷售,以解決群眾的后顧之憂。這些年,孫善達靠自己的馬鈴薯“種植經”將龍鳳村馬鈴薯做成了品牌產業。為確保合作社健康發展,孫善達與合作社其他管理人員商議,決定搶占市場,在貴陽、成都、重慶、廣州等省內外6個大中城市建立銷售網點15個,在畢節市內增設收購網點8個。
“我家今年種了13畝馬鈴薯,通過合作社的技術指導,預計今年產值達4至5萬斤,大概增收35000元。”村民李興發說到種植馬鈴薯所帶來的“甜頭”時,總是抑制不住內心的喜悅,正在田間勞作的村民也是個個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孫善達與種植土豆一直有著不解之緣,以前種植中藥材和土豆,使他對農業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談到與土豆的“情緣”,孫善達說,是龍鳳村獨特的地理優勢和肥沃的土地造就了龍鳳村品牌土豆,也成就了他自己。他介紹,在以前分家時,鬧地荒,群眾要吃上好品質的土豆只能去其他鄉鎮買。2007年,為了改變龍鳳村的地荒現狀,孫善達鼓勵村民種植土豆,同時自己免費提供技術、種子,通過一系列的努力,龍鳳村的很多村民重新扛起鋤頭,紛紛利用閑置土地種植馬鈴薯。
通過引進優質馬鈴薯品種及得到農業技術部門的支持,使得龍鳳村種植出的馬鈴薯品質高、香味獨特,逐漸打響了龍鳳村馬鈴薯的優質品牌。大家看到龍鳳村的馬鈴薯和其他鄉鎮、外地的品質不同,紛紛搶著購買,有時還出現老板進地收購的情況。
2008年,孫善達帶領龍鳳村村民種植的馬鈴薯產量每畝增收超過2000斤,后又增產3000至4000斤。“既能賣又能吃,解決了群眾溫飽問題的同時還解決了牲畜的糧食問題。”孫善達說,馬鈴薯屬于“懶漢”作物,基本上種下去等待秋天收成即可。憑著孫善達的一股“牛勁”,村民們紛紛擴大土豆種植規模,腰包一步步鼓了起來。如今,龍鳳村種植馬鈴薯1萬畝,通過種植馬鈴薯帶動貧困戶169戶,參與種植的貧困戶每年增收達1.5萬元,同時帶動周邊鄉鎮3萬多戶群眾種植馬鈴薯305萬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