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奇臺縣積極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發展特色中藥材種植,今年,利用北部沙漠邊緣土質疏松,晝夜溫差大,日照時間長的獨特氣候條件,在西地鎮旱溝村建立千畝中藥材種植基地,成為當地農民增收、農業增效新的途徑。
6月1日,記者在奇臺縣西地鎮旱溝村玖玖藥材種植合作社看到:10多名農戶在技術人員的指導下,正在定苗除草、安裝滴灌設施。
奇臺玖玖藥材種植合作社負責人李曉峰說:“我們這個藥材基地占地面積有1000多畝地,種的品種有黃芪、板藍根、還有甘草,我們陸續將實驗田種完,預計今年會有個好收成,計劃在3年之內,在昌吉州東三縣建成最大的藥材基地。”
奇臺縣北部沙漠邊緣區冬寒夏熱,土質疏松,氣候干燥,無霜期長,非常適合甘草等野生中藥材生長。據調查,這個區域內有220多種野生中藥材,農牧民很早就有種植中藥材的習慣。其中野生大蕓、鎖陽、沙蔥等種植已有上百年歷史。今年,西地鎮旱溝村引進甘肅天水玖玖藥材公司,利用當地1000畝沙堿地開發種植了10多種藥材。
陳建明是奇臺縣西地鎮旱溝村村民,今年他在基地流轉了30畝沙堿地,還不時地到基地打工,成了既拿土地流轉費,又能在基地打工掙錢的技術工。
陳建明說:“我們旱溝村建下的這個藥材基地,也可以通過土地流轉能掙一部分錢,還可以打工掙一部分錢,我覺得挺好的。”
奇臺縣西地鎮旱溝村委會主任李培秀說:“當初這一塊鹽堿比較大,種別的作物,農民收入也少,我們引進玖玖藥材公司,來到這兒種藥材,種植藥材有板藍根、黃芪、還有甘草等10種作物,通過引進99藥材公司以后,流轉1000畝多地的土地,種植藥材以后可以增加勞動力增收一部分,再就是土地流轉能給老百姓增收一部分收入。”
按照“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方式,目前,西地鎮旱溝村玖玖藥材種植合作社已完成400畝黃芪、300畝板藍根、300畝甘草的種植和加壓滴灌的安裝,千畝中藥材示范基地已初具規模。
奇臺縣西地鎮副鎮長張繼超說:“我們今年西地鎮人民政府緊緊的圍繞咱們縣的縣委、縣人民政府重點工作要求,引進了咱們玖玖中草藥種植專業合作社,通過利用沙丘獨特的地理環境,打造了千畝的中草藥種植基地,一方面促進了咱們農民收入的增加;再加轉移了勞動力轉移,更大的一塊促進了農業結構的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