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許多水產養殖戶(企業)存在增產不增收的狀況,極大地影響了農民養魚的積極性。為落實市委市政府“工業強市,產業興市”的重要決定,今年以來,我局積極采取措施,幫助農民搞好水產養殖,促進產業發展。
一是加強實地調研。今年初,局長郭兆祥和副局長蔣爾友分別帶領水產科技人員分別到各水產養殖戶(企業)開展調研,調研時間1個月,調研戶數46個,針對2015年我市水產養殖戶(企業)增產不增收,甚至虧本的問題,從企業規模、養殖模式、養殖品種、經營方式等12個方面進行了調研。
二是開展專家問診。今年3月,在水產電子商城會議室舉行了有15戶水產養殖戶(企業)參加的問診會,我局從西南大學、內江師院、內江市水產研究所請來3個水產專家針對內江市水產養殖戶(企業)存在的問題進行面對面的問診。專家們為內江水產養殖戶(企業)提出切合實際的建議和意見。
三是推廣“N+1”模式。總結我市水產行業推行的“3+1”模式的經驗和教訓,根據調研結果,我局推出“7+1”模式,由市、縣(區)漁業行業主管部門、郵政銀行、保險公司、水產銷售公司、水產飼料企業、擔保公司和共同服務水產養殖戶(企業),解決他們的現實困難。
四是實施技術指導。在魚類繁殖季節,我市水產科技人員深入繁殖場指導魚類的人工繁殖,指導養殖戶投放魚種,搞好消毒管理等等,通過各種途徑開展技術培訓、技術咨詢和技術服務。
五是增強信息溝通。大市場、大流通是當前漁業經濟的一大特點,我市養殖戶還不適應這一重大變化,是水產養殖虧本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局從班子成員帶頭,組建并積極參加內江水產微信群,同時積極和隆昌、東興區、水產研究所等水產群互動,把各種信息傳達給養殖戶。利用“漁網天下”平臺,為養殖戶解決產品銷售以及飼料、漁業機械和藥物供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