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瀘州市納溪區棉花坡鎮柑灣村200余畝冰脆李相繼成熟上市,秀色可餐、綴滿枝頭、香甜爽口的冰脆李,吸引周邊市縣區的客商和游客前來選購、采摘和觀光旅游。“這兩天,我們白羊山的李子在瀘州、宜賓算是賣火了,每天外銷1000多斤李子,價格最高還賣到了38元/公斤!”種植大戶蔣德友告訴筆者,白羊山李之所以吃味好,個頭大,除了土壤、氣候等因素外,品種選擇和科學管理也關鍵。每年都要給果樹施三次有機肥,打三次藥,尤其是春季的“刷白”,年年是雷打不動。
近年來,棉花坡利用地處城郊區位優勢和紅色文化優勢,在區人武部的網格化聯系幫扶下,大力調整產業結構,不斷加強基礎配套設施建設,通過發展葡萄、油桃和冰脆李等特色林果產業,改變了農林旅供給側補市場“短板”,并巧打“林果產業+鄉村紅色游”特色品牌。此外,還注冊“白羊山冰脆李”商標,全力打造集觀光、休閑、娛樂、采摘為一體的近郊休閑農林旅游精品線路。
據棉花坡柑灣村一村干部介紹,白羊山李子種植戶目前還成立專業合作社,社員有50多戶,李子種植面積目前比2014擴大了二三倍。“現在柑灣村‘白羊山’李子在名聲在外,周六我和朋友約起,特意開起車來‘兜風’、采摘李子,沒想到李子早就被人家搶摘完了!”采訪中,一撥來自瀘州主城區的“工薪”族帶著有點遺憾的筆者。
目前,村民戶均直接經濟收入達10萬余元,“游客”爽目開心了,當地村民也舒心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