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哈密的空氣中彌漫著瓜果的香氣。隨著一年一度哈密瓜節的臨近,密作貢瓜進入了成熟期。
7月4日,記者在伊州區南湖鄉看到,田間地頭、鄉村路旁到處是忙碌的身影:有采摘的,有裝箱的,有稱瓜的,還有拉瓜的。在位于南湖鄉托乎塔村一組連片種植的230畝密作貢瓜園里,“瓜寶寶”們舒適地躺在特制的袋子里,藏在綠色的瓜秧下。從瓜園四周設置的高清攝像頭,可以清晰地觀察到它們的生長過程。
據了解,這個精品瓜園是伊州區政府今年春天投資建設的,并由政府出面與一家專業的網絡代銷機構合作,對瓜園的密作哈密瓜采取“互聯網+”的模式進行銷售。這種政府搭橋,瓜農們負責精種精管,代銷機構負責宣傳和銷售的模式得到瓜農們的認可和贊譽。“快來看看我種的瓜,多漂亮!”托乎塔村一組農民張萬富掀開瓜葉對記者說,他在精品瓜園里種的“西州密25號”成熟了。張萬福是南湖鄉的種瓜技術能手,他和妻子種植哈密瓜25年了,對瓜的習性了如指掌。他時不時彎腰下去把瓜秧上的小瓜蛋摘掉,“這兩天瓜都要熟了,不能留新結的瓜,一棵秧上只能留一個瓜,要不怎么能叫密作貢瓜呢!”張萬富告訴記者,這片瓜園里的每個瓜都來之不易,從播種到采收,瓜農們至少要彎6次腰。“四月初打穴點種彎一次腰,給瓜種搭拱棚(為防大風)彎一次腰,四月中旬追肥彎一次腰,定苗拔草彎一次腰,五月整枝壓蔓彎一次腰,六月選瓜、墊瓜托、套瓜袋再彎一次腰……”張萬富娓娓道來,仿佛他說的“彎腰”是在搞藝術創作。
記者注意到,張萬富沒提到撒化肥和打農藥的程序,這是怎么回事?原來,這片瓜園使用的是苦豆秧粉(瓜農們自己種植的苦豆苗,冬天曬干,春天粉碎好)和雞糞或羊糞摻在一起的農家肥,不使用化學肥料,更不允許打農藥。在一道道瓜苗間,瓜農們還使用了粘害蟲的粘板,以此確保密作貢瓜的綠色有機品質。
“這些瓜絕對是高品質的,為大家奉獻美味的同時,也提高了我們瓜農的收入。”張萬富信心滿滿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