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淡”過后又遇持續強降雨!上半年,我市蔬菜生產經歷了一場嚴峻的考驗。
“大考”面前,市農委所屬蔬菜科等業務科室、二級機構,及各縣(市)區、鄉鎮農業部門變壓力為動力,通過大力推廣早春蔬菜栽培綜合生產技術,有效緩解“春淡”問題。采取集中講授、現場觀摩、網上交流等多種形式開展蔬菜專業技術培訓,提高菜農生產技術水平。以轉方式、調結構、發展現代農業為主線,大力推進蔬菜專業基地提質改造,提高基地生產能力。千方百計應對洪澇災害,積極開展抗災救災和恢復生產,確保市場均衡供應。
上半年,全市蔬菜播種面積47.9萬畝,產量97.8萬噸,產值25.9億元。接受農業部蔬菜質量安全例行監測2次,抽檢蔬菜樣品92批次,合格率達98.91%;市農委開展市級例行監測2次,抽檢樣品260批次,合格率100%。
抓基地建設提高生產能力
自年初開始,市農委緊密結合現代農業發展規劃功能定位,著力打造蔬菜標準園,加快推進蔬菜專業基地建設。在鞏固發展已建成的基地同時,全力推進國、省、市級蔬菜標準園的創建,加強基地硬件和軟件設施建設,定期組織專家對蔬菜標準園創建活動進行督導,督促各項技術和工作措施的到位,推動基地步入健康有序發展的軌道;突出重點,對國、省、市級蔬菜標準園以及姜畬現代農業示范片的蔬菜基地在政策和資金上給予傾斜,幫助基地協調好各方關系和解決實際問題,提高其規范化運作水平,加快規模化生產發展步伐,全面提升我市蔬菜基地檔次,推進現代蔬菜產業的發展;組織專業人員制定出我市主要蔬菜品種生產技術規程,編印成冊,發放到基地和農戶,提高企業和農民按規程生產的能力和水平。通過推進蔬菜標準園建設,使我市蔬菜基地上更高檔次,為蔬菜產業快速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同時,緊緊圍繞產業扶貧,積極推進貧困村蔬菜基地建設。扶持湘鄉市芭蕉村芭蕉蔬菜專業合作社開展蔬菜標準園建設,該基地面積210余畝,建設鋼架大棚60余棟;湘潭縣花石鎮泥灣村流轉土地200余畝,建設蔬菜基地,目前已投入生產。此外,組織蔬菜專家深入湘潭縣茶恩寺鎮茶花村等地指導蔬菜產業發展,通過開展技術指導和扶植、引進新的投資企業主、搭建產銷平臺等方式,積極推進貧困村蔬菜基地建設。
抓品種選育增強技術支撐
今年,市農業(蔬菜)科學研究所在蔬菜新品種選育研究方面取得了新的進展,尤其在白菜薹、紅菜薹、絲瓜等優勢項目研究方面狠抓重點株系進行提純擴繁及利用。通過科學篩選雜交,預計今年的白菜薹、紅菜薹、苦瓜分別有1個新品種、絲瓜有2個新品種可進行多點品比試驗鑒定,其中以少葉型紅菜薹前景最佳,可申請湖南省非主要農作物新品種認定。為進一步加快蔬菜新品種選育開發進度,先后在石鼓鎮銅梁村等地建立了十字花科蔬菜異季繁殖基地3個,為蔬菜科研及蔬菜新成果普及和推廣奠定了基礎。
與此同時,“鎘低積累蔬菜品種篩選”項目進行了辣椒、豇豆、黃瓜等6大類、120多個品種的對比試驗,共選送樣品378個。
抓示范栽培穩定種苗供應
市原種場是全市蔬菜良種示范栽培、種苗供應的主要場所。今年的越冬早春苗培育雖然受到低溫凍害影響,但優質種苗數量仍達到300萬株,滿足了20多個大型蔬菜基地及其他散戶的種苗需求。在地方優良品種收集及提純復壯方面,繼續進行湘潭柳葉紅莧菜、犁頭咀紅菜薹、金線吊葫蘆蘿卜等6個品種的提純復壯研究,為本地蔬菜品種種質資源庫的建立、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的申請打下了良好基礎。
同時繼續開展新品種引進與試種栽培試驗,栽培品種包括黑元帥冬瓜、白星102冬瓜、普照紫長茄等。其中,廣州種子博覽會上引進的全國種子金獎得主“白龍”茄子為第二年試種,研究團隊全程觀察并記錄,并向基地推廣應用,該品種深受各蔬菜基地好評。
抓監測抽檢確保質量安全
蔬菜質量安全是第一要務。今年來,市農委質監科突出重點,深入基地、深入市場,扎實開展相關工作。
以“三品一標”認證為重點,努力打造優勢品牌。對申報無公害農產品認證的湘潭縣順興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綠豐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綠秀園蔬菜基地、睿誠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進行現場檢查;完成了雨湖區鑫龍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4個品種和湖南應德恩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9個品種的送樣工作;完成了湘鄉市野蔬坊的“綠色食品”續展的現場檢查。
以主宗農產品為重點,開展農藥殘留檢測檢驗。其中部級蔬菜例行監測2次,抽檢蔬菜樣品92批次,合格率98.91%,質量安全水平居全省第一。并以禁限用農藥和“三品”企業為重點,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專項整治。特別是6月份以來,蔬菜生產逐漸進入病蟲害高發時節,為確保蔬菜質量安全,嚴格控制農藥殘留超標,持續開展高溫季節農產品質量安全專項整治活動。
同時,在蔬菜標準園和市級重點蔬菜基地廣泛推廣溯源、自檢自律、誠信體系建設,使我市出產的蔬菜真正做到生產有記錄、流向可跟蹤、信息可查詢、質量可追溯。
抓問題導向促進產業發展
市農委有關負責人介紹,目前我市蔬菜產銷領域主要存在基地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不強、產業鏈條不完善、科技支撐能力較弱、成本攀升比較效益滑坡等幾個方面的問題和不足,為穩步推進“菜籃子”工程,讓人民群眾吃上放心菜,必須多管齊下、多頭并進。
加快基地建設。提高基地設施化水平,加強蔬菜標準園建設,打造精品園區;持續推進產業扶貧工作,進一步對接有發展蔬菜產業意向的貧困村,幫助做好企業和村集體的協調工作,推進貧困村蔬菜產業有效發展。
強化體系建設。積極引導發展訂單蔬菜,促進蔬菜產業大發展。大力扶持永紅等基地拓展同港、澳等地的速生菜訂單生產合作,總結、推廣“強安模式”、“湘豐模式”、“綠豐模式”等,積極探索訂單生產、出口外銷、“互聯網+”、休閑體驗等蔬菜產業新模式,走一二三產業融合之路,實現產業轉型升級,確保“菜籃子”豐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