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記者在西充縣多扶鎮老林溝村一處小山坳看到,產業園內的油用牡丹長勢喜人。
“為引進和栽種油用牡丹,我們專門請教了市林業局林業科學研究所專家,做好了相關前期工作,在土壤疏松透氣、排水良好、高燥向陽地塊試栽試種92畝油用牡丹,目前長勢良好。”老林溝村“第一書記”唐志峰介紹,油用牡丹是多年生小灌木,3年進入豐產期,且產量高、出油率高、油質好、適應性廣,種植后可以收益40年。按市場價,油籽每公斤20元,油用牡丹油每公斤1200元,據測算,每畝可產油籽250公斤,這樣一來每畝僅油籽就有5000元的收入,再榨成油,農民增收的經濟效益很可觀。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油用牡丹不僅可以采果,在春天還可賞花。“不僅油籽有較高的經濟價值,油用牡丹渾身都是寶:花和花蕊可以制茶,根上的皮是一味名貴的中藥丹皮。我們在考察中了解到牡丹籽油所含的不飽和脂肪酸達92%以上,多項指標都超過了橄欖油。”唐志峰說,村上試種的92畝油用牡丹目前主要由縣林業局的專家進行技術指導,待成片后,還可在間隙套種大豆、向日葵、鐵皮石斛等經濟作物,提升土地的綜合經濟效益。
油用牡丹是國家著力發展的一種新原料食用油產業。“油用牡丹耐干旱、耐瘠薄、耐高寒,能有效綠化荒山荒坡,減少水土流失,美化環境,且生長適應性強,適生范圍廣,豐產時期長。經過試種我們發現,油用牡丹能夠在我市丘區紫色頁巖中存活,且長勢很好,不適宜在我市黃壤中生長。”市林業局林業科學研究所所長何曉華介紹,油用牡丹生長期可達50年左右,除種植初期3至4年的時間內需鋤草、施肥之外,基本不需要其他的人工管護,極大地節省了人力、物力和財力。第三年即進入豐產期,經營較好的油用牡丹可產籽200至400公斤/畝,出牡丹籽油40至80公斤。與傳統糧油作物相比,每畝綜合收益為種植糧食作物的5至8倍。
記者從市林科所獲悉,我市已于去年9月開展油用牡丹的區域性試驗種植。截至目前,我市已在閬中天宮、順慶搬罾、高坪闕家、南部、蓬安等地試種了4000余畝油用牡丹。如此可觀的經濟作物為何只試種了4000余畝?“之所以只在個別地方試種,原因是南充屬于高溫多濕、日照時數較少的丘陵地區,油用牡丹能否穩產高產,還有待試驗性種植來檢驗。”何曉華說,目前適合在南方地區種植的牡丹品種較少,僅鳳丹白一個品種,油用牡丹目前在南充還未經歷過耐寒耐伏,因此只能保守推行試種。試驗期結束后,若油用牡丹能夠穩產、高產,即可面向全市進行推廣,讓其成為帶動村民脫貧致富的一個重要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