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綠色有機種植“大紅茄” 內蒙農戶不愁銷路

       日期:2016-08-09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com    瀏覽:147    評論:0    

    走進內蒙古包頭市心明農業合作社的物流車間,一大片紅紅的番茄十分搶眼,工人們熟練的將一個個番茄包好蠟紙整齊裝箱,感覺小番茄包裹的像“小蘋果”,一個3兩的“紅番茄”在農民的眼里成了“金蛋蛋”。

      “我們的番茄主要銷往成都、廣州、長沙等地,包蠟紙可以讓番茄保鮮40個小時,方便遠距離運輸。7、8月份我們本地產的番茄正好補充了對方市場的缺口,賣個好價錢。”合作社負責人鄔心明對記者說:“現在番茄是8毛錢一斤,具體價錢隨行就市,往年最高賣到1塊2,我們產多少,人家要多少,銷路可是不愁!就按每個大棚平均產1.5萬斤算,500個大棚就是750萬斤,每斤8毛,就是6百萬,拋去成本,每年的受益也還不錯!”

      2010年新營子村開始發展“大紅茄”綠色有機種植,從起初50個到如今的500個番茄種植大棚,從起初東奔西跑找商家“賣”,到如今南來北往的商家上門兒“買”,信息交流平臺可是起了大作用。“我們是在2011年農博會上‘相中’這個番茄的,每年7月下旬到9月中旬,我們就來土右旗專門收番茄。”來自成都的商家王斌對記者說:“我們是訂單生產,保證貨源供應,不愁銷路,中間的利潤也不錯,行情好的時候可以賣到每斤2塊多,差一點也賣個每斤1塊4,我們和農戶是互惠互利,實現雙贏。”

      58歲的新營子村村民王營,子女常年在外打工陪讀,留下老兩口住在村里種地,“我家里種了4畝玉米,一年下來收入三四千就算不賴了。2011年,我和老伴兒來合作社打工,每月每人掙個兩千多,一年下來老兩口就掙4萬多元,生活可好過了,還能貼補娃娃們,不誤自己家種地,守家在地就掙點好錢。”王營對記者說:“我們這個合作社基本上都是我這歲數的人在打工,農忙的時候有140—160多人,要不我們五六十的人去哪兒打工能掙這么多了?”

      除了500個番茄種植大棚,新營子村還發展綠色果蔬種植,90個果蔬大棚也格外的惹人眼球,“這90個大棚我們是一年四季種市場上比較緊缺的果蔬,比如冬季的西瓜、香瓜,當然番茄依然是主角兒,雖說是反季節,但我們是綠色種植,用的都是有機肥,工人、大棚一年四季不停歇。”鄔心明介紹說:“這些年收益不錯,下一步我們還想再擴大種植規模,多解決我們本地的剩余勞動力,自己增收致富的同時,讓父老鄉親們跟著富起來。”

      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后,產業的蓬勃發展促進大農戶增收,大農戶增收后擴大產業規模轉移更多的農村剩余勞動力,農民富了會促進當地經濟的發展,經濟發展又會給大農戶帶來更好更多的生產致富條件,循環鏈條拉起來,農民致富的夢想也開始了!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