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嘉興秀洲:一個養殖特色村的轉型發展之路

       日期:2016-08-10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com    瀏覽:626    評論:0    

    新塍鎮萬民村作為秀洲區養殖特色村,生豬養殖曾給當地百姓帶來了收益,但也帶來了環境的破壞,繞村而淌的河浜變得渾濁且散發臭氣。如何讓生態回歸?又如何讓百姓致富?近年來,新塍鎮萬民村在全面推進生豬減量提質的同時,打起了“綠色”算盤,巧用“加減法”,算好“生態賬”和“經濟賬”,實現了經濟生態化和生態經濟化。

      “這里原本是一個250多平方米的豬棚,現在豬棚拆掉以后,我們全部復墾種上了梨樹,今年是第二年,明年就有產量了。”萬民村村民楊利榮指著去年開辟的一個梨園告訴記者。而這個梨園旁廢棄的沼氣池,還依稀留存著曾經畜禽養殖廢水的氣息,正是村民們對優美環境的渴望逼出了如今的美景,也逼出了萬民村的生態經。

      萬民村此前是秀洲區的養殖特色村,而楊利榮的父親就是當年村里的養殖帶頭人之一。“當年我爸是我們村的養豬帶頭人,以前我們家有個500多平方米的豬棚,養了300多頭豬,村里人都做起了豬生意。”楊利榮說,2013年起,政府號召開展生豬養殖減量提質工程,作為村里的“老先進”,他和父親便積極響應號召,帶頭拆起了豬棚,豬倌變身果農,種起了蜜梨。

      眼下正是蜜梨豐收時節,看著老果園里掛滿枝頭的“金疙瘩”,楊利榮也沉浸在收獲的喜悅中。“跟以前臭烘烘的日子比起來,還是現在水果種植比較穩一點,養豬風險相對大一些,市場行情上上下下,沒摸準就虧了。”楊利榮說,老果園里的部分梨樹樹齡已經六歲了,正進入產果的高峰期,就拿今年來說,測算下來,每畝產量有四五千斤,畝產效益在八九千元。當下,他還嘗試與互聯網電子商務接軌,進一步拓寬銷路。不僅自己的腰包鼓起來了,更讓楊利榮開心的是“村里果樹等綠化多了,河水變清了,生活環境一天比一天好起來了”。

      80后吳榮同樣也是萬民村曾經的養豬大戶,早些年,吳榮的養殖場規模在萬民村算是數一數二的。村里號召生豬退養,作為大戶,他也率先帶頭,爭當表率。“我是萬民村本地人,自家后面就有一條河,雖然這些年養豬錢掙到了,環境卻被污染了。想想看,自己掙了再多的錢,住在這里,環境不好,生活也不舒心。”吳榮告訴記者,多年前他就開始摸索小面積種植葡萄,沒想到這一無心之舉為后來的轉產轉業帶來了新商機。目前,他的種植規模已經擴展到了20多畝。眼下基地內的葡萄全部賣完了,閑下來的吳榮正在考慮,帶著從葡萄地里掙來的錢出去旅行一趟犒勞自己。

      萬民村村黨支部書記吳金龍介紹,該村曾經一度成為秀洲區最大的特色養殖村,高峰時期,全村養殖戶有500多戶,其中規模養殖50頭以上的就有300多戶,而隨著生豬減量提質工程的深入推進,到今年5月全村最后一戶養殖戶實現退養。

      特色養殖村不養豬了,那特色又該往哪里走呢?“近年來,新塍鎮在大力發展特色小水果產業,我們萬民村搭上這一快車,在生豬數量減下去的同時,特色水果種植面積增上來了,既把綠水青山守護好了,也給百姓帶來了金山銀山。”吳金龍說,目前全村特色水果種植面積已有1000多畝,其中200多畝是生豬轉產轉業戶們新增的。如今,萬民村的特色水果產業“風生水起”,村民們在親水享綠中鼓起了荷包,良好的生態環境也帶來了“梧桐效應”,引得不少客商紛至沓來……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