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20萬畝“噸半糧”是如何實現的

       日期:2014-10-21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com    瀏覽:143    評論:0    
      近日,地處山東省德州市最南端的齊河縣傳來振奮人心的喜訊:農業部組織專家對齊河縣20萬畝糧食高產創建及增產模式攻關核心區玉米進行了實打測產,平均畝產786.3公斤,刷新全國最大面積高產紀錄。至此,齊河縣20萬畝糧食增產模式攻關核心區小麥玉米全年糧食平均畝產1502.3公斤(3004.6斤),全年實現20萬畝“噸半糧”。“齊河縣走在了全國糧食大面積均衡增產的前列。”全國農技推廣服務中心糧食處研究員張毅評價說。
     
      齊河縣委書記孟令興告訴記者,齊河縣連續6年榮獲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標兵榮譽稱號。今年實現20萬畝“噸半糧”后,下一步目標是,2015年爭取實現80萬畝“噸半糧”,2016年全縣力爭實現“噸半糧”。
     
      以整建制高產創建為抓手,“三招”推動糧食持續增產
     
      縣長王曉東是名農業專家,他介紹,齊河縣在具體工作中,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堅持整建制推進、大方田引領,一張規劃藍圖抓到底,步步引領、不斷升級,高標準建設,規范化推進。主要有三招:
     
      第一招,健全領導責任機制。每年縣委1號文件、縣府工作報告、縣委縣政府重點工作,都把糧食生產擺在重要位置,明確提出要人給人、要錢給錢、要政策給政策的“三要三給”指導思想。堅持糧食生產“一把手抓、抓一把手”,由縣委書記任糧食高產創建推進委員會主任,縣長任副主任,分管領導具體靠上抓,各鄉鎮(街道)也均成立了黨委、政府主要負責同志任組長的高產創建領導小組,縣、鄉、村層層簽訂高產創建責任書;出臺了《全縣整建制糧食高產創建工作考核辦法》,將糧食高產創建納入全縣科學發展綜合考評體系。
     
      第二招,全力打造高產穩產示范區。自2009年以來,累計投資3.93億元,全力建成了農業部20萬畝糧食增產模式攻關核心區。2014年,縣財政計劃籌資6.2億元,規劃實施“8521”工程,即:全縣百萬畝糧田,規劃了80萬畝高產創建示范區,建設50萬畝高產創建中心區,提升20萬畝糧食增產模式攻關核心區和打造1萬畝“玉米單季噸糧”高產攻關展示區。
     
      第三招,精心開展增產模式攻關試點。今年,齊河縣在焦廟、劉橋兩鄉鎮選取了5個村1萬畝耕地,全力實施萬畝“玉米單季噸糧”高產攻關,各鄉鎮也均設立了百畝“玉米單季噸糧”示范點,實行技術人員包村盯上負責制,狠抓玉米寬壟密植、三位一體施肥、種肥同播等良種良法配套增產技術落實,玉米增產效果明顯。
     
      以體制機制創新為動力,推動農業提檔升級
     
      為了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該縣主要解決了三個問題:
     
      先是培育新型經營主體,解決好“誰來種地”的問題。2012年,制定印發了《農業獎扶政策》,對百畝以上種糧大戶,每畝給予20~100元的補貼,并在農機具補貼、免費供種等方面給予傾斜。今年,又出臺了《全縣農業專業合作社獎扶辦法》,縣財政專門拿出500萬元專項資金對新型農業經營、服務組織進行扶持獎勵。截至目前,全縣百畝以上種糧大戶達到117個,其中種糧大戶王成亮承包土地1.32萬畝,成為全省唯一萬畝種糧大戶,被農業部評為“全國種糧大戶”;全縣共登記注冊農民專業合作社1066個。登記注冊家庭農場71個。全縣土地流轉面積達38萬畝,占耕地總面積的31%。
     
      接下來,該縣推進社會化服務,解決好“誰為農民服務”的問題。在土地適度流轉及農機集約化經營的新形勢下,該縣按照主體多元化、服務多樣化的方式,以農業增產增效為目標,結合農民實際需求,大力推廣“訂單”作業新模式,促進農業服務規模化。目前,全縣各類經營性服務組織達到168家,年作業服務面積720萬畝,其中訂單作業服務面積200萬畝,占全縣耕地作業面積的27%。
     
      積極拓寬融資渠道,解決好“錢從哪里出”的問題。齊河縣爭取上級惠農資金支持,年爭取上級無償資金4億元,實行了專款專用,確保項目資金足額用于農業生產。縣級財政不斷加大支農力度,每年縣財政拿出1億元,支持糧食等農業產業發展。深入推進金融服務進村入社區、陽光信貸和富民惠農創新“三大工程”建設,在傳統信貸產品的基礎上,創新推出“農機保”貸款產品,對種糧大戶、農民專業合作社等主動上門服務,對有貸款需求的及時提供資金支持。截至目前,全縣涉農貸款余額43.69億元。特別是搭建起了政府投融資平臺,成立了齊河投資控股集團,已與中國農科院發起成立了30億元的“中農(齊河)產業投資基金”,有效解決了農業產業發展資金問題。
     
      以農業產業化為核心,推動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
     
      發展現代農業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首要任務。副縣長張和田告訴記者,齊河縣堅持用工業的理念發展農業,不斷延長產業鏈條,努力實現“種養加”、“產供銷”一條龍,增加農民收入,推動縣域經濟發展。
     
      齊河縣立足豐富的農產品資源,開展多種形式的農業招商活動,重點引進了一批附加值高的農產品深加工項目,延長農業產業鏈條,增加農民產業化收益。2013年以來,該縣實施1000萬元以上農產品加工產業項目20多個,已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50億元。截至目前,全縣已形成了以旺旺為龍頭的面粉加工、以美東為龍頭的蔬菜加工、以圣喜為龍頭的畜產品加工、以康瑞為龍頭的食用菌加工、以金馬首為龍頭的林產品加工等5大產業集群,農產品加工產業累計實現銷售收入126億元、利稅12.6億元。
     
      齊河縣大力實施標準化、品牌化戰略,制訂完善地方生產操作技術規程,建立完善農產品質量監督檢測體系,爭創名優品牌,著力提升市場競爭力,提高產品附加值。積極開展百萬畝綠色原料(小麥、玉米)標準化基地創建,創建齊河糧食質量安全模式,率先在全國推行齊河標準,提高種糧比較效益,增加農民收入。切實抓好“三品”認證,加快構筑以無公害農產品為基礎、綠色食品為中堅、有機食品為頂端的塔式發展結構。全力打造“黃河三寶”品牌,建設4000畝大閘蟹養殖基地,創建山東最大的省級黃河鯉魚良種場,打造江北“大水面立體生態黃河甲魚”第一品牌。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