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發現霸王田水稻種植生產期間,用一粒化肥,噴一次農藥,獎勵一萬元!”近日,走進湖北省潛江市龍灣鎮霸王田生態合作社基地,稻田邊的監督牌格外醒目。
“田里的喜鵲多,因為我這里生態好,這些小東西聰明著呢。”合作社理事長章安雄笑著說。在龍灣,章安雄不僅是種糧大戶,還是一名實實在在的“發明家”。
章安雄介紹,200多畝稻田沒治過蟲,貨真價實的生態大米,才能賣出“黃金價”。但蟲子去哪兒了?章安雄扳著指頭娓娓道來:光伏太陽能滅蟲燈“吃”了50%,旱捕式拖蟲網“拖”走了20%,稻鴨共作的“鴨先生”滅掉了15%。
“我們小時候,河水是清澈的,米是噴香的,全是農家肥打底,現在農藥用得多了,春天不見小蝌蚪,夏天也很難聽到青蛙叫……”為了找回兒時那片綠,章安雄下定決定,不施化肥,不打農藥。
“控制蟲害,我們發明了一個看起來原始卻很管用的工具——旱捕式拖蟲網。”章安雄說,每年夏天水稻蟲害高發期,他們將旱捕式拖蟲網架在稻田上方,人在稻田里拍打水稻的同時拖著網前進,害蟲受驚后飛進拖蟲網,幾次密集捕殺后,能減少20%的農藥使用量。
為了減少使用除草劑,章安雄還發明出攤鋪式栽培機——將稻種預先固定在雙層植物纖維布中間,然后鋪設在稻田里,這種植物布用秸桿制成,環保透氣,上水后,植物布就牢牢吸附在土壤上,不影響稻種的發芽和生長,卻可以抑制雜草,同時避免了焚燒秸桿造成的空氣污染,一舉兩得。
“要吃好大米,種子是源頭。”章安雄說,他們最新研發的地源熱泵種子烘干機,以地表淺層熱量為能量來源,功效高且綠色環保,相比傳統種子烘干機還能提高出芽率。
下一步,章安雄準備進一步推廣太陽能滅蟲燈、旱捕式拖蟲網、攤鋪式栽培機等“綠色”防控技術,把他的綠色種植法播撒到更多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