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浙江大學、四川金瑪咖生物科技等產學研單位聯合攻關,被譽為“南美人參”的世界珍稀植物瑪咖,已在四川省紅原縣成功引種,并具備高品質、規模化種植條件。未來,紅原將設立我國首個瑪咖種質基因保護站,并建立10000畝高山優良品質瑪咖種植基地。
瑪咖原產南美秘魯,主要生長在海拔3500米以上區域。作為一種珍奇綠色植物,其對增強體力抗疲勞、調節內分泌延緩衰老、抑制癌變抗腫瘤等方面具有顯著功效,在1992年被列為世界珍稀植物,受聯合國糧農組織多次推薦種植。
2011年起,浙江大學國家瀕危動植物種質基因保護中心、浙江大學植物科學研究所等產學研單位,聯合在四川紅原縣開展瑪咖品種培育和試種,經過3年努力,不僅實現成功引種還培育出優質瑪咖種質資源,具備未來規模化種植條件。為保護這一珍稀植物資源,研發其潛在社會價值和經濟價值,日前浙江大學國家瀕危動植物種質基因保護中心、浙江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四川金瑪咖生物科技等在成都聯合召開項目論證會,決定在四川省紅原縣建設首個“國家瀕危動植物種質基因保護中心——瑪咖種質基因保護站”,并在2016年前建立10000畝高山優良品質瑪咖種植基地。
項目參與方、浙江大學植物科學研究所副所長傅承新表示,未來,新成立的瑪咖種質基因保護站將開展瑪咖種植資源譜建設,建立科學、有效的瑪咖種質鑒定技術體系,制定國家檢測標準和DNA識別碼等,同時幫助行業企業開發高品質瑪咖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