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筆者來到華亭縣東華鎮裕光村西溝社的柴雞養殖場時,只聽一聲哨響,1000多只柴雞如百米沖刺般圍到飼料池邊,奏響了一曲“田園交響樂”。喂雞的是裕光村58歲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周李科。在駐村幫扶工作隊的幫助下,他今年在自家的山坡地里散養生態柴雞,目前雞存欄1500只。平均一只能賣50多元,除去成本,純利潤在20元左右。周李科風趣地說,“這就是我的致富雞。”
精準扶貧工作開始后,周李科申請了5萬元精準扶貧貸款,幫扶工作隊還幫助他另外申請了5萬元婦女創業貼息貸款。今年春節過后,周李科父子二人就在駐村幫扶工作隊的幫助下,把房前屋后的一大片山坡地全部圍了起來,建雞舍、圍籬網、進飼料,風風火火地干了起來。
“在自然環境下散養,小雞能夠呼吸新鮮空氣、自由活動、捕捉蟲子和啄食嫩草,這樣小雞的免疫力強,也更健康。”周李科說。為給雞增加營養,他每天都要定時給柴雞加餐,“餐譜”是麩皮、玉米、豆粕等一些原生態飼料,保證了柴雞的品質。“華亭縣今年要實現整縣脫貧,我這個貧困戶要靠自己的雙手來脫貧,不能拖了后腿。”周李科說,現在這1500只雞已經可以上市,只要聯系下固定的銷路,把這些雞賣出去,我的養雞場就可以再擴大規模,明年也能在山下為自己修建一院小康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