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農民,人們常常會想象出這樣一幅畫:在廣袤的土地上,一手扶犁,一手揮鞭趕牛的場面。中國農民幾千年來以土地為生,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自給自足的生活,對商品流通的依賴性很弱。進入商品經濟時代,農村封閉的狀態被打破,經濟發展挖掘了農村隱藏的經濟潛力。
商業給農民的生活帶來方便,盤活農產品流通,但是商人以利益為出發點,哄抬物價,盤剝農民,因而造成農民對商人有一種戒備,加上對商業規律的不了解,農民在商務中不占優勢。過去的農業生產力很低,在土地上勞作養活家人,安于土地,才被視作正道,那些脫離農耕的商人則被視為不務正業,在農民的價值觀念還存在偏離。
如何讓農產品更好地在市場上流通,加強農民的商務意識,互聯網時代,電子商務派上用場。目前農村互聯網商務意識淡泊,為改變這種現狀,農業電商開發企業走近農村與當地政府部門攜手共建合適農村的商務平臺。
針對農村現狀的電商營銷解決方案:
1、信息化程度低——PC端與移動端同步,建立農民弄得懂的平臺;
2、電子商務意識淡薄——開發、培訓同步,電子商務知識傳播;
3、客戶密集度低——直銷駐點、貼身服務,一對一指導農民進駐電商;
4、季節性影響大——產業帶模式、以域帶局,典型洞口“惠農縣”;
5、營銷能力弱——專職攝影、現場調研、門店對接、減少門檻。
培養造就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是實現農業和農村的現代化的必要條件。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需要培養和造就高素質的新型農民,更是保證農民持續增收的重要途徑。無論是生產方式、生活方式還是思想觀念都有待于不斷地提高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