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記,我要承包大棚……”9月18日早上,第一師二團十六連職工何文財找到支部書記高建文,想要承包團溫室大棚。
二團積極調整農業內部結構,推進農業產業化。以調結構、轉方式為主線,堅持綠色生態、特色高效農業發展方向,大力發展生態設施農業,實現農業提質增效。
二團把發展高效設施農業、觀光旅游農業、采摘農業,作為優化農業種植結構、實現農業體質增效的重要舉措,充分利用二團豐富的光熱資源,以“雙創”為載體,實現企業增效,職工持續、快速增收的目標。職工何文財緊緊抓住團場大力發展生態設施農業的機遇,在“菜籃子”上下功夫,承包二團24連日光溫室大棚2個。
二團通過招商引資的方式,引資8000萬元,按照高效生態設施農業示范區生產基地建設規劃,在團24連未開墾的荒地上,建設以采摘、果蔬、觀光為主的生態農業產業園,新建下挖式日光溫室大棚102座,主要以“公司+合作社+農工”的管理運行模式。
二團黨委為鼓勵職工群眾積極參與到生態設施農業建設中,出臺了相關優惠政策:公司、合作社及個人自行全額投建大棚的,團按投建大棚總額的20%給予補貼;公司、合作社及個人出資50%、團出資50%投建大棚的,團按投建大棚總額的10%給予補貼;公司、合作社及個人是自行投建、還是與團合資投建大棚,投建完成驗收后,上級補助資金全額到位后直接補付給投建公司、合作社或個人,并享受團創業園招商引資的各項優惠政策。
目前,現已有職工群眾35人承包日光溫室大棚67座。
二團黨委引進民間社會資金5000萬元,建設集旅游、休閑、采摘、觀光、娛樂等于一體,占地面積4000畝的“漠上香洲”農業生態產業園,一期工程已全部完工,即將投入運營;投資4000萬元,利用團現有的蔬菜苗木花卉種植園區,進行重新規劃設計,做到高起點、高標準,將現代化創意農業、觀光旅游農業休閑采摘農業、果蔬主體公園等,融入到規劃設計中,力爭2-3年逐步實現城鎮與產業園區融合。實現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全面提高,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推動一產接二連三,實現職工多元持續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