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12——16日,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崔和一行5人在余匡軍常務副會長陪同下,先后走訪了溫州、臺州和舟山的12個水產加工企業;召開了5個座談會,28個加工企業和市、縣漁業主管部門及科研單位共60余人參與座談。主要商討內容:一是安康魚的捕撈生產和出口情況;二是大黃魚、小黃魚和梅童魚的生產和資源情況;三是食品添加劑標準制修訂,目前企業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
崔會長指出,當前歐盟(EU)和國際組織加大了打擊“非法、未申報和無管制(IUU)捕撈活動”不合作國家的水產品對外貿易制裁力度,我國安康魚出口量很大,但國家層面還沒有列入統計指標,屬于未申報產業,隨著世界IUU管理的推廣實施及歐盟從嚴、規范化管理的深入,將會遇到貿易技術壁壘,這次來就是要摸清情況和采取積極措施。據參加座談企業反映,我國安康魚資源豐富,有大小年之分,我省的單拖、桁桿拖蝦網和帆張網等作業均有捕獲,生產季節為11月——翌年4月,年漁獲量有7萬噸上下;如臺州天和水產食品有限公司2013年收購安康魚原料3000噸,加工成品1000噸,其中2公斤以下占60—70%,2公斤以上的30—40%,5公斤以上的不足10%;據企業介紹:一去出肉率68—70%,二去出肉率40%左右,三去出肉率30—33%,四去出肉率25—27%;一去主要出口韓國及日本,大規格的為火鍋佐料,三去小規格的主要出口歐盟;安康魚的綜合利用大有潛力可挖。
企業反映,近年黃魚資源有所恢復,產量比較穩定,廣受消費者的青睞。大家分析認為,資源好轉一是加大了大黃魚資源的增殖放流力度,二是越冬場處于中韓漁業協定區域,三是近幾年大黃魚生態養殖設施規模的擴大;小黃魚產量10萬噸左右,可能把大黃魚幼魚當作小黃魚統計了;梅童魚產量17萬噸,可能是品種統計混淆了,建議要深入調研,改進統計方式。省海洋水產研究介紹了黃魚資源狀況和科研調查工作,對市場購買的8—9斤黃魚現場進行分類和鰾支管的現場解剖說明(鰾側管兩小分支平行相等為大黃魚,平行不相等為小黃魚),大家深感受益匪淺,并對恢復黃魚資源充滿了信心。
大家認為,今年我省推行的浙江漁場修復振興和“一打三整治”攻堅工作非常及時、非常重要,要全力支持“上下左右聯動、全產業鏈防控”的高壓態勢,嚴控捕撈強度,保護幼魚資源,持續健康發展海洋漁業經濟,建設好浙江漁業“海洋糧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