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灌作為一項現代節水灌溉技術,受到各國的普遍關注和重視。在我國,從2004年起,連續十二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和2011年召開的中央水利工作會議,均提出大力發展節水灌溉方面的內容。
2015年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五個五年規劃綱要》(簡稱《綱要》)中,明確提出在重點灌區全面開展規模化高效節水灌溉行動,在南疆、甘肅河西、吉林白城等嚴重缺水地區實施專項節水行動計劃,這些地區均以發展微灌為重點,為微灌提供了良好的發展機遇。
9月23日,在第十次全國微灌大會上,中國灌溉排水發展中心吳玉芹處長對“十三五”微灌重點發展方向做出了展望。
一、大力推廣以滴灌為載體的水肥一體化技術
2016年農業部制定的《水肥一體化實施方案》,提出在“十三五”期間推廣水肥一體化面積8000萬畝,2020年達到1.5億畝,其所發展面積大部分是以微灌技術為載體,形成微灌技術與水肥一體化技術共同發展態勢,發揮微灌節水節肥及精準施肥、增產增收作用。
二、推廣與農業現代化相適應的低壓小流量滴灌技術
工作壓力在4m-8m水頭的低壓小流量滴灌技術具有工作壓力小、運行能耗低、工程投資少、灌溉均勻度好的特點。研究表明,采用小流量滴灌,土壤處于非飽和狀態,通透性好,更利于作物生長;特別是采取自動化、智能化管理的微灌系統,低壓小流量技術會大大降低投資及管理成本;同時,低壓小流量滴灌優化、創新滴灌系統田間布置,出地樁少對耕作影響小,更適合大型機械的耕作和收獲。因此,“十三五“期間,低壓小流量技術會被更多的人所認識并得到大力推廣。
三、自動化、智能化技術在微灌中得到進一步推廣
隨著土地流轉的加快及人工成本的增加,大型企業投資高效農業領域,管理水平低、管理人員素質不高的狀況會得到有效解決。農業企業為追求增收節支,減少管理成本和提高作物品質,會加大自動化、智能化灌溉推廣力度。因此,自動化、智能化管理在微灌灌溉管理中會得到一定程度的推廣。
四、加強水肥耦合研究,為農民科學灌溉施肥奠定基礎
目前,作物灌溉制度、施肥制度、水肥耦合技術的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制約微灌發展。加大微灌等節水灌溉制度、精準施肥等的試驗研究、總結推廣,已成為推進微灌發展、破解發展難題的重要手段。近年來,水利部加大了灌溉試驗研究、推廣工作的扶持力度,“十三五”期間,灌溉制度、水肥耦合研究推廣工作必將得到進一步加強,并取得豐富成果。
五、完善高效節水灌溉管理機制
目前,水利部正在進行綜合水價改革、小型農田水利產權制度改革改革試點,“十三五”將進入總結、推廣階段,出臺一批新政策、新機制,并在此基礎上大力推廣。特別是節水灌溉激勵機制將初步建立。同時,為加強水資源管理,為農業水價改革打下基礎,將進一步加強水資源管控措施,用水計量和監測系統將成為微灌等高效灌溉工程建設的必需品。
六、研究推廣農業節水綜合集成模式
微灌將與農藝水肥耦合、栽培模式、作物品種、管理、調虧技術等措施結合的更加緊密,形成高效節水灌溉綜合技術模式并得到大面積推廣。由過去注重單位面積節水向單方水產生更高的效率轉變,使作物在單位水量下所獲得產量或者效益最佳,以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
根據《綱要》,“十三五”期間,全國將新增高效節水灌溉面積1億畝,農田灌溉水利用系數提高到0.55以上。并結合近幾年來微灌發展迅速及各地發展需求分析,預測“十三五”期間,全國將發展微灌面積4000萬畝左右。占全國高效節水灌溉總面積的4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