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菜,打捆,裝箱……一大早,廣元市利州區龍潭鄉現代農業示范園里一派忙碌的景象。近日,園區的“大管家”王志明指揮著工人們將卷心菜、豇豆等各類蔬菜裝上大卡車運走。
“一畝收入4000多元,36畝蔬菜咋說也要收入140多萬元。”王志明高興地告訴筆者,“龍潭的蔬菜賣得俏,主要是因為不施化肥,大家吃了放心。”作為廣元市一家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聘請的職業農民,王志明種地十幾年,琢磨出了一套土地科學培肥、持續增收的方法。
他說,尿素、碳銨等化肥的肥力見效快,但是在地里的保肥期最多三個月,而且長期使用,土地板結得厲害,種出來的蔬菜口感也差。而農家肥就不同了,不但讓土地的有機質越來越多,松軟好耕作,種出來的蔬菜口感純正,很受市場歡迎。
“堆肥也是要講究比例和時間的。”王志明介紹道,按照一層秸稈一層豬糞,外加適量菜枯的方法堆肥發酵,一個月以后,有機質豐富的農家肥就可以往地里施了。他算了一賬,利用園區附近農民的秸稈和龍潭鄉養殖場的廢棄豬糞來堆肥,一畝地可堆4000斤農家肥,節約200至300斤化肥,可節省成本100元。同時,他的蔬菜價格比市場上的大棚蔬菜價格平均每斤高20%。這樣一來,算算總收益,有機肥的使用讓每畝菜地約增收900元左右,36畝菜地一年將增收3萬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