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常州市鰣魚養殖技術協會在武進區成立,全市鰣魚養殖戶、育苗、飼料、生物菌藥供應商,大家齊聚一堂,共商養殖鰣魚產業發展之路。
鰣魚,是長江中下游水域特有的回游魚種,與長江刀魚、河豚,被稱為長江三鮮。鰣魚因其肉質肥滿醇厚,味美撲香,入口滑溜細膩等特點,深受市民和餐飲飯店歡迎。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以來,由于環境污染和過度捕撈,長江鰣魚已基本絕跡,被列入《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
常州鰣魚協會由國家千人計劃常州現代農業產業研究院發起成立,由劉青華博士擔任首席專家,劉青華博士主要從事魚類生物芯片選育技術,仿生態繁育技術的研究。2006年,在世界上首次實現美國鰣魚人工繁殖,他設計的“智能型工廠化養殖系統”,可實現全年無休、全天候的鰣魚養殖。現在每年鰣魚成魚量約為50萬尾,而常州鰣魚的產量和銷售占了全國市場的50%多,被譽為“全國鰣魚總部”。
常州鰣魚協會秘書長李厚成表示,協會將以公司+農戶的模式,推出“四統一”,從種苗、飼料、技術、銷售實現統一,帶動農戶開展產業化養殖。
除了在資源整合、資金支持,規劃定位這幾方面帶動養殖戶發展,協會還將在提高鰣魚附加值方面下功夫,研發鰣魚醬、餛飩、水餃、魚丸等產品,將鰣魚魚鱗制作成化妝品、保健品、營養品,增加深加工種類。生態效益也是協會考慮的重點,下一步通過和江蘇省海洋與漁業局合作,在種源保護、苗種基因組培方面加強研發,仿生鰣魚生存環境,共同推進鰣魚產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