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河北青縣曹寺鄉:蔬菜產業全鏈條發展路正興

       日期:2016-10-24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com    瀏覽:100    評論:0    
     青縣曹寺鄉蔬菜產業起步于1980年代初,后逐步由以大田菜為主的露天種植向棚室種植轉變,為蔬菜反季節種植銷售奠定了基礎。從2010年開始,在鄉黨委、政府的支持引導下,通過建基地、創品牌、搞示范、拓市場,曹寺鄉的蔬菜產業迅速發展壯大,在育苗及栽培技術、品種品質和品牌銷售等方面都取得了明顯進步,逐步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知名度、影響力和生產效益大幅提升。

      工廠化育苗效率高

      時至深秋,露地上的草木葉子開始發黃、枯萎、掉落,曹寺鄉根枝葉種植專業合作社的大棚里還是一片綠意盎然。

      走進大棚,合作社的負責人劉印樹正忙著給藤蔓上的花授粉。

      “看著都是差不多的綠色葉子,這里面種的可都是稀罕品種。”見到記者一行,劉印樹打開了他的話匣子,“這邊這片是紅菜花,那邊種的是七彩西瓜,還有‘海霞8號’是黃瓤的西瓜……”

      聽說過七彩玫瑰,西瓜也有七彩的?

      “這是俺們前年從河南引進的品種,這個品種春天種植,從開花到成熟只需要28天的時間。個頭也比較小,適合做禮品西瓜。但是由于氣候、水質、光照的差異,去年結出的瓜瓤顏色不是很明顯,現在還在試驗培育階段。”看到大家都很好奇,劉印樹解答道。

      原來,根枝葉合作社從2008年成立以來,就一直專注于培育新的蔬菜和水果品種。這幾年,合作社先后流轉了400多畝的土地用于育苗,培育了幾十種甜瓜、西瓜、羊角脆品種,主要銷往山西、山東、北京、天津等地。負責人劉印樹更是遠近聞名的育苗“高手”。

      劉印樹說,合作社的業務人員外出考察后會帶來一些本地沒有的新品種,他在試驗棚將品種培育成功后,就要進入“育苗工廠”進行工業化、批量育苗。

      “俺們這的育苗方法,跟以前的土法大不一樣了,有自動補光、補水、升降溫系統,全部都是科技化管理。這樣育苗效率高,苗的成活率也高。”說著,他領著大家走進了“育苗工廠”——一座溫室大棚。

      走進溫室,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排排半人高的“架子”。

      “這是可移動式苗床,轉動苗床側面的把手可以移動上面的‘床板’,不僅可為工人留下走路的空間,還能更加有效地利用空間資源。這些苗床能培育43萬株苗,比傳統的可多培育13萬株。”劉印樹說。

      除了苗床,墻上的小盒子也是暗藏玄機。

      “這是溫度濕度控制器,只要設定好最低溫度和最高溫度,機器自主感應后就可進行升降溫操作,比人可‘敏感’多了。”劉印樹說,有了這個好幫手,苗的成活率高多了。下一步,他們還打算安裝物聯網控制系統,到時候連接到手機,在手機上就能隨時監控育苗的情況了。

      根枝葉合作社的育苗溫室是曹寺鄉重點扶持的項目,也是這個鄉對工業化科學育苗模式的一個成功探索。

      “鄉里一共有7個園區,每個園區都有育苗基地,我們要進一步推廣這種模式,逐漸替代傳統的育苗手法。”曹寺鄉主管農業的副鄉長趙汝迪說。標準化種植滋味美

      曹寺鄉13.6萬畝的耕地上,矗立著5萬畝的蔬菜大棚,達到了耕地總面積的36%。在鄉間的道路上行駛,路兩旁的白色大棚猶如一個個白色的帆船向后駛過,格外醒目。

      “我們鄉的58個村里有81家蔬菜專業種植合作社。年產蔬菜9.4億公斤,品種以黃瓜、羊角脆、甜瓜、豆角、西紅柿為主,年產值達10億元,占全鄉農業總收入的80%左右。”趙汝迪說,鄉里光從事蔬菜種植、銷售和輔助產業經營的農戶就有6700戶,占到全鄉農民總戶數的一半以上。

      產品質量就是產品的生命。曹寺鄉的蔬菜,全部按無公害標準進行生產。不僅和中科院、北京研究所、河北農大等單位建立了合作關系,生產技術標準也全都參照GB標準執行。從種苗選擇、施肥、病蟲害防治等方面嚴格執行無公害蔬菜生產操作規程,確保產品質量穩定可靠。

      “依托合作社,流轉土地近萬畝,鄉里還建立了齊營、孫召莊、張廣王、羅莊、西艾辛、

      王莊子等無公害蔬菜生態示范園區,目前園區總投入已達3億元。其中張廣王產業園區占地2200畝,有201個溫室和200個春秋大棚。”趙汝迪說。

      另一方面,通過品種更新引領市場。趙汝迪介紹,曹寺鄉的黃瓜品種每3至4年就更新一代,從津研系列到津春系列,從博耐系列到津優系列,再到如今的506等小型黃瓜系列,始終迎合和引領著京津地區的消費習慣。再就是試種甜瓜和脆瓜,如今面積種植已達到了65%。

      與此同時,在種植能手和大戶中建立了一支300多人的鄉村技術員和土專家隊伍,不斷引進和推廣先進的生產技術。“通過多膜技術的試驗和推廣,俺們鄉大棚蔬菜黃瓜的定植期從3月20日左右逐漸提早到2月下旬,使上市時間大大提前。在技術上示范推廣了‘春增趟,夏加茬,分級銷售賣黃瓜’和‘春嫁接,連秋夏,一年在三季賣黃瓜’兩種種植模式。通過改變種植模式,提高種植技術,使蔬菜大棚畝增收3000元,毛收入達到1.5萬元。”趙汝迪介紹道。

      這些均造就了曹寺鄉蔬菜的美味品質。曹寺鄉種植的黃瓜質脆、味甜,西紅柿汁多、味美,深受京津地區消費者的好評。新產品中則以羊角脆和八棱脆最為暢銷。羊角脆獲得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皮綠心紅、香甜酥脆,含糖量達到17%;八棱菜瓜略帶微甜,水分充足,爽脆可口。有數據顯示,曹寺鄉供往京津的蔬菜品種中黃瓜占比25%、羊角脆占比40%、甜瓜占比25%、西紅柿占比5%。多元化發展效益好

      從田間市場到路邊市場,再到集中化大市場,隨著大棚蔬菜種植面積的增長,曹寺鄉的市場建設也在不斷地升級。為幫助農民賣菜,真正把產品變成商品,近幾年曹寺鄉黨委、政府不斷引進各地蔬菜客商,建設蔬菜批發市場25個,總計占地近600畝。其中曹寺蔬菜批發市場占地200畝,年銷售瓜果近6億公斤,占全鄉總產量的60%左右。年交易金額近6億元。

      “我們根據客商的需求,聯系鄉里的合作社或者種植戶,給買賣雙方提供方便。現在,北京、天津、廣州及東北三省等全國各地的好多客商都來我們這里收購蔬菜。”曹寺蔬菜批發市場負責人劉印利說。

      不僅如此,全鄉還形成了一支近百人的農村經紀人隊伍,這些蔬菜經紀人北上南下、開拓市場,實現了種植戶與市場的有效對接。

      “俺們鄉還有幾個合作社與北京的家樂福、樂天馬克等大型連鎖超市成功實現了農超對接,日配蔬菜5000多公斤,拓寬了銷售渠道,效益也得到了提升。真正做到了‘清晨曹寺園中菜,中午京津桌上餐’。下一步,鄉里將以曹寺蔬菜批發市場為基礎,加快建設高標準現代農業綜合物流園,并積極嘗試冷鏈運輸方式,進行網絡直銷、會員制銷售、農超對接、社會配送等,進一步搶占和擴大以京津市場為主的蔬菜銷售市場份額。”趙汝迪說。

      在實現蔬菜產業經濟效益的同時,曹寺鄉還在現代農業與二三產業融合的道路上不斷探索,嘗試著把農業做成綠色工廠,把農業做成休閑旅游,實現蔬菜園區的生態化效益。

      氣勢恢弘的徽派門樓、高低錯落的馬頭墻、流水潺潺的清澈小河……曹寺鄉張廣王村這兩年“出落”得愈發“洋氣”。“張廣王村就是一個靠蔬菜種植致富的村,2014年,瞄準現代農業生態休閑游,又高標準建設了集觀光旅游、親子垂釣、農家采摘體驗于一體的綜合旅游景區。”趙汝迪說,2015年張廣王村被評為國家2A級旅游景區后,每逢節假日,游客絡繹不絕。

      “下一步,依托張廣王旅游項目,以張廣王、齊營及周邊規模園區為重點,鄉里還要實施好蔬菜博覽館、港河休閑景觀帶、蔬菜采摘園、休閑垂釣園、家庭農莊等一批休閑旅游基礎設施建設,打造集養生度假、休閑娛樂、觀光體驗于一體的京津休閑觀光旅游基地。”趙汝迪言語間對未來充滿了希望。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