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花卉產業產銷兩旺,生產布局優化,區域特色日益突出,形成“西南有鮮切花、東南有苗木和盆花、西北冷涼地區有種球、東北有加工花卉”的格局。據農業部初步統計,2008年我國花卉面積1163萬畝,同比增長3.3%,產業規模居世界第一。
據介紹,花卉業作為一個高投入、高產出、效益好的行業,在促進農民增收方面發揮了明顯作用。據湖北省調查,種植一畝大棚玫瑰,一年可產切花6萬枝,毛收入2.1萬元,除去成本1萬元,純收入1萬元以上。
我國花卉產業已培育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品種,產業主體不斷壯大,一批具有較強市場競爭力的企業、花卉批發零售市場脫穎而出。
我國花卉產業的未來是以我國資源優勢、勞動力優勢和花文化優勢為依托的,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現代物質裝備和科學技術為支撐的,以現代產業體系和經營形式為載體的,以現代新型農民為主體的,強大的產業群體。自主創新能力得到增強,各地的比較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產業布局更加合理,產業體系更加健全,產業功能更加完備,產業規模化、標準化、專業化水平極大提高,質量和效益大幅提升,產業功能得到極大地發揮,形成我國花卉物流交易新格局。
花卉行業存在的問題
首先中國花卉產業要適時調整發展戰略。花卉企業至少要把握好三點,第一點是要根據外部環境的變化和自身特點,及時地修正自己的發展戰略,重新確定市場定位,并相應地進行資源配置;第二要不斷提高主業的競爭能力,面對金融危機的沖擊,要主動地剝離與主業無關的業務板塊;第三要慎重地實施兼并收購。
其次,要全面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從總體來看,花卉企業技術創新能力與發展規模依然不相適應,大量的關鍵技術和優勢的品種還主要依賴進口,技術創新能力不足已成為我國花卉業科學發展的瓶頸,因此要把增強技術創新能力擺在突出和核心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