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我們小區居民團購平臺需要30只鵲山雞。”“好的,今天下午就給你們發貨。”10月18日一大早,安仁鎮劉坊村村民劉偉新就開始忙著回復來自上海客戶的信息。
2013年底,一直在外經營手機批發生意的劉偉新回到老家安仁鎮,流轉山林田地690多畝創辦偉新家庭農場,開荒植樹,種茶葉、油茶,在綠水青山間樂悠悠地當起了新型農民。2015年年底,劉偉新又在農場里養起了鵲山雞,發展“綠色種植+生態養殖”的生產模式。他說,雞群能除蟲,雞糞便又能為茶樹提供營養,可謂一舉多得。
如今,走進劉偉新的大本營——村后茶山,看到的是郁郁蔥蔥的茶樹,聽到的則是此起彼伏的雞鳴聲,好一個種生機勃勃的養殖生態園。沿著鄉間小路,放眼望去,茶樹間滿是漫步悠閑或爭相啄食的鵲山雞。“今年我養了8000多只鵲山雞,看著它們漫山遍野地奔跑,我就渾身充滿了干勁。”劉偉新笑著說。
“鵲山雞除了吃山上的蟲、草外,還吃磨成粉的靈芝、玉米,伙食夠‘高大上’吧?”劉偉新飼養的鵲山雞,投入成本雖高,但價格合理,一只重量在2.6斤至3斤的鵲山雞賣130元,一箱50只裝的雞蛋則賣125元。
“養鵲山雞的時候我就想要開拓市場必須依靠現在的互聯網,實行電商化營銷。”劉偉新介紹。為此,他還多次參加團市委、市殘聯等部門組織的電商培訓班。之后,便開起了微店等,來拓寬銷售渠道。
起初線上銷售,不少上海、杭州、寧波等外地顧客在購買時存在疑慮:“你說是原生態放養,水遙山遠,我們怎么看得見啊?”為了提高顧客的信任度,提升鵲山雞的“知名度”,劉偉新把鵲山雞的吃、喝、拉、撒、睡拍攝成小視頻和照片,發布在有眾多客戶的朋友圈,一時間,天然氧吧里的散養鵲山雞很快成了劉偉新微信朋友圈里的“網紅”,外地顧客的訂單紛至沓來。
就這樣,借助“互聯網+”,新型農民劉偉新的鵲山雞飛出了大山,飛入了上海、杭州等地的尋常百姓家。“互聯網拉近了我和千萬里外顧客的距離。我還有一個計劃,準備發展農業觀光旅游、民宿等,讓我的顧客來實地走一走,感受龍泉的好山好水好生態。”劉偉新說,看著茶樹日日長高,茶山年年變綠,鵲山雞茁壯成長,真正切切實實地感受到了豐收的欣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