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一年一度的中國·四川(彭州)蔬菜博覽會(下稱四川菜博會)將在四川省彭州市蔬菜主題公園拉開帷幕,新奇有趣的蔬菜創意造型,讓人迫不及待,想要先睹為快。
“中國·四川(彭州)蔬菜博覽會”是四川省唯一由農業部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同打造的一個重要農業會展品牌,已連續成功舉辦了6屆。四川菜博會與每年春季舉行的中國(壽光)國際蔬菜科技博覽會遙相呼應,每年11月舉行,充分顯示了四川冬春蔬菜生產的優勢。
創意加“料”挖掘蔬菜產業多功能價值
黃瓜做的拱門,茄子拼的桃心,番茄堆成了一副副對聯……在菜博會籌備現場,以新鮮蔬菜為材料打造出的田間景觀創意十足,成為菜博會上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據悉,隨著農業的多功能性逐漸被社會廣泛認識和重視,作為鄉村旅游發源地的成都平原,已在蔬菜產業上的多維度開發上下足了功夫。2013年菜博會期間,彭州(濛陽鎮)蔬菜主題公園正式開門迎客,現已成為成都平原一三互動的成功案例。
此外,圍繞蔬菜產業發展,一個更大的田園景觀正在打造。“離都市不遠,離田園很近”。彭州市農村發展局局長高云飛表示,彭州正在加緊蔬香路新農村綜合示范項目的建設,蔬香路兩側打造的2萬多畝現代蔬菜產業示范區,集中展示了蔬菜生產的標準化、組織化、機械化成果,展示了彭州美麗新村建設和彭州大地蔬菜示范區有機融合的田園景觀。
信息“搭臺”破解“菜籃子”買貴賣難
彭州菜農對在家門口舉辦菜博會熱情很高。種了幾十年蔬菜的菜農文建明每年都要來逛菜博會。除了想看看有沒有好品種、好技術,了解市場需求更是他的主要任務。
作為內江市東興區七星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一員,曾得利每年都會被理事長派到菜博會去打探“行情”。“合作社剛開始種白口姜,到春季上市時能不能賣到好價錢,大家心里都沒底。”曾得利說,通過菜博會,合作社找到了銷路,賣菜越來越順利了。
2013年11月1日,全國第二個蔬菜價格指數——彭州(雨潤)指數啟動,這個蔬菜經濟“晴雨表”不斷夯實彭州蔬菜價格形成中心、產業信息中心、科技交流中心、會展貿易中心、物流集散中心地位。科技支撐“南菜北運”優勢進一步提升
工廠化蔬菜育苗研究中心,坐落在彭州(濛陽鎮)蔬菜主題公園內。園區負責人代開勇介紹說,育苗中心使用先進的物聯網技術進行管理,完全實現了智能化控制。當植物生長階段需要水和肥時,智能水肥灌溉系統的采集終端就會將信號傳輸到控制中心,控制中心指令肥水灌溉。
現代技術的發展為四川蔬菜產業的轉型升級提供了更多可能。據了解,由于氣候溫潤,冬無嚴寒,蔬菜可露天過冬。四川一直是全國重要的“冬春蔬菜”和“南菜北運”基地,已有45個縣進入國家蔬菜產業發展規劃區域。
2015年,四川全省蔬菜播種面積達2024萬畝,產量4240萬噸,外銷出川蔬菜1200多萬噸,產值1049億元,超過糧食和油料作物總產值之和,助農增收居第一產業首位。
以彭州市為中心的川西平原600萬畝“千斤糧萬元錢”稻菜輪作產業帶,蔬菜總產量達1200多萬噸,其中外銷出川蔬菜量達600多萬噸,占全省的50%以上。位于彭州市濛陽鎮的四川國際農產品交易中心,是部省共建的全國唯一的蔬菜產地國家級批發市場,也是全國第二大蔬菜產地交易中心,2015年交易額達307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