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西藏自治區農牧廳發布西藏第二次草原普查成果。
據西藏自治區農牧廳副巡視員強巴曲扎介紹,西藏是全國天然草原面積最大的省區,草原資源豐富,類型多樣,一直以來,西藏沿用上世紀80年代第一次草原資源普查的成果和相關數據。幾十年間,草原資源的類型、分布、范圍、面積等都已發生較大變化。
為了準確掌握西藏草地資源與生態狀況,更好地為保護建設和合理利用草原提供科學依據,2011年,西藏安排1840萬元專項經費啟動了全區第二次草原普查工作。此次草原普查工作采用遙感技術、地理信息系統和全球定位系統(3S技術),結合2432個野外調查樣地調查,建立了西藏草地本底數據庫。
第二次西藏草原普查成果顯示,西藏共有17個草地大類、7個草地亞類、104個草地型;草原總面積達13.23億畝,其中可利用草原面積11.57億畝;年均產鮮草7790.69萬噸,全年載畜量3213.72萬個綿羊單位(平均36畝可利用草原可飼養一個綿羊單位)。
同時,此次普查還掌握了西藏草地退化程度及變化趨勢。成果顯示:西藏草原退化面積3.53億畝,約占草原總面積的26.7%。其中輕度退化2.22億畝、約占草原總面積的16.8%;中度退化1.02億畝、約占草原總面積的7.7%;重度退化0.29億畝、約占草原總面積的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