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巴福地·道地藥鄉”。23日下午,四川巴中中藥產業投資推介會在成都召開。知名專家和50家知名藥企共聚一堂,共商巴藥產業發展大計。在推介會現場,巴中市和新加坡來佛士醫藥、臺灣真研奈米科技、浙江迪耳藥業等十家企業共簽約金額70億元。
條件優越
秦巴藥材核心產區
巴中市位于南北氣候的過渡交匯地帶,地處秦嶺山脈和大巴山系腹心地帶,是著名的秦巴藥材的核心產區,被譽為“四川境內的天然藥庫”。為緊緊抓住全球天然藥業的興起和國家實施中藥產業現代化的難得機遇,充分依托生態良好、資源豐富、中藥產業發展已形成一定基礎等有利條件,強力推進巴中中藥材(簡稱巴藥)產業實現新突破,2011年8月起,巴中市出臺《巴藥發展行動計劃》,明確提出把巴中建成川東北規模最大的中藥材原料基地、重要的中藥生產加工基地和中藥物流集散中心,2020年基本實現標準化種植、規模化貯藏、精深化加工、市場化營銷。巴中市委、市政府還出臺了《投資鼓勵辦法》,從財稅、用地、金融等方面明確具體的扶持政策,全力為投資者搭建綠色通道,保障要素投入,創造優良環境。
何為“道地藥材”,巴藥品質究竟如何呢?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研究室副主任、國家自然基金生命科學部函審專家、博士生導師、四川省中醫藥學術和科學帶頭人郭力向與會者介紹,所謂“道地藥材”,是指具有特定地理產區,品種優、品質好、產量大,生產加工規范,臨床療效顯著,世所公認的久負盛名的優質正品藥材。“巴中有良好的自然生態優勢,豐富的藥材資源優勢,中藥產業發展已形成一定基礎優勢,日趨完善的交通及區域優勢,實施《巴藥發展行動計劃》政策優勢。”郭力對“巴藥計劃”作如是評價。
藥材豐富
受多家企業青睞
據巴州區人民政府區長楊波介紹,巴中地處四川盆地邊緣、米倉山南麓的川東北地區,是南北氣候的交匯地帶,是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兩大關鍵地區之一,素有“天然藥庫”“四川盆地重要生物基因庫”的美稱,境內共有植物類藥材1400余種、動物類藥材210余種、礦石及其他類藥材20余種,藥材資源儲量達8萬余噸。地道藥材川明參種植歷史150余年,是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金銀花、丹參、梔子、虎杖等藥材的藥質成份含量均高于全國其他產區的2-5倍,是國家掛牌的優質產品。境內共有適合人工種植的中藥材品種120余個,其中川明參、桔梗等30多個品種被中國藥典收集。
基于這些利好條件,塔基圣高科技、山東泰瑞藥業、普瑞制藥、葵花藥業、科創集團等知名藥企相繼落戶巴中,初步形成了集中藥材種植、藥品制造、市場營銷為一體的發展格局。塔基圣高科技已帶動農戶規模種植金銀花近2萬畝,山東泰瑞藥業規劃發展皂角3萬畝,普瑞制藥年產值超億元,葵花藥業、科創集團可提供就業崗位15000個。新加坡德楷集團計劃在巴州區投資60億元、規劃用地5000畝,建設秦巴現代高科中藥產業園,主要涉及中藥淬取、中藥制造和品種孵化,全力打造全國中藥產業示范園區。園區建成后,預計實現年產值100億元以上,可提供就業崗位近20000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