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當筆者走進十三師紅星四場園藝一場御鮮源農產品專業合作社的紅棗加工車間時,加工機器正轟鳴著高速運轉,灰突突的紅棗經過清洗烘干后,變得紅潤有光澤,再經過篩選、去籽、切片、包裝等工序,就成了柜臺上展銷的商品,而這只是紅星四場打破以往以產定銷、單一、粗放生產模式,走以銷定產,推進農產品向商品轉變,種植戶向銷售商轉變的一個縮影。
大棗種植戶劉世杰今年趕上了好時候,他的600畝紅棗經過加工包裝,舊貌換新顏,成了超市、網店爭相搶購的香餑餑。
“在這加工大棗,一是價格能賣上去,1公斤可以多賣3元到3.5元;二就是速度上來了,我們以前得等半個月才能晾干,現在20小時就干完了,省工省事;三是加工費低,1公斤7毛錢,也就收個成本價。”劉世杰告訴筆者。
從今年9月開始,紅星四場投資163萬元,新建了果品交易市場,包括1600平米的葡萄晾干房,1000平米的大棗加工廠,2000平米果品儲藏間,以及2400多平米的交易場地,具有果品加工、倉儲、銷售的功能。其中葡萄晾干房9月初已建成投入使用,一次可晾曬450噸葡萄,并能對葡萄干進行分級篩選、清洗、包裝,紅棗加工廠目前已正式投入使用,年加工紅棗可達1500噸以上,可以提供紅棗的分級、清洗、烘干、切片、包裝等一系列加工服務。
除此之外,團場還通過建立青年創業聯盟,扶持和帶動青年創業,涌現出了一批物流、電子商務公司,打通了線上銷售渠道,進一步提高了果品銷售價格。據團場相關部門統計,今年紅星四場紅棗深加工預計可達1500噸以上,按照每公斤可以多賣3元算,紅星四場光紅棗一項就能增收450余萬元,全場400余戶紅棗種植戶每戶能增收1萬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