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多數人眼里,“面朝黃土背朝天,圍著孩子灶臺轉”是農村留守婦女的典型寫照。
可在璧山區廣普鎮,有這樣一位留守婦女,她用自己的勞動改變了人們的傳統看法,不僅自己變成了種養能手,還帶領鄉親走上了發家致富的道路。
“切忌深耕除草,容易傷根傳病。”11月9日,筆者在璧山區廣普鎮金龍村7組見到這位留守婦女曾永惠時,他正在通過手機查閱蔬菜種植知識。
留守婦女變種植能手
其實,在90年代,曾永惠曾隨丈夫到廣州、武漢等地打工。但隨著孩子漸漸長大,曾永惠于2014年回家照顧孩子,讓她成為一名留守婦女。
去年初,曾永惠看電視時,了解到關于支持返鄉農民工的相關政策,使她萌生了在家鄉也要干一番事業的想法。
“沒有付諸行動的想法只能是遺憾。”曾永惠說,她開始咨詢相關政策,并辦理了15萬元無息貸款。
去年3月,曾永惠用這15萬元,流轉了140畝土地,開始種植花卉苗木、蔬菜糧食。
然而,沒有種植經驗的她,一開始卻無從下手。“沒事我就捧著手機查資料。”曾永惠說,為了盡快學會各種種植技術,她成為了“低頭族”。
為提高曾永惠的科學種植水平,廣普鎮農業技術員,還多次到曾永惠的種植地指導種植技術,曾永惠總是認真的記錄和學習。
曾永惠經常為了一項種植技術,可以每天只休息3-4小時,查閱各種資料進行試驗。
如今,不管是蔬菜、糧食,還是種花卉、苗木,曾永惠對其種植技術都掌握透徹。
但她卻還是離不了手機,她告訴筆者,干一行就要精一行,必須不斷通過學習,才能更掌握更多知識,才能成功。
帶領鄉親走上致富路
去年底,曾永惠將菜籽、稻谷、高粱等農產品出售,收入了16萬元。
可曾永惠不但沒把錢存起來,還找親朋好友借錢,加大投入,將花卉苗木的規模擴展到13萬余株,并開始學習養殖技術。
看到曾永惠實干帶來的效益,目前,金龍村有7名留守婦女在曾永惠帶領下,有的養豬、有的養雞,還有的種果樹、種蔬菜等,曾永慧不但提供養殖、種植技術,還幫助他們打通、擴展銷售渠道。
今年3月,該村留守婦女曾平在曾永惠的帶動下,投入2萬余元開始養雞和鵝。
剛開始曾平不知道養什么品種,全憑曾永惠在網上查閱資料,最終幫她確定養殖雁鵝。
今年9月,曾平養的雁鵝開始出欄。曾永惠又到璧山各農產品批發市場、餐館等地,幫曾平找銷路。由于她們采用散養式養殖雁鵝和雞,不添加飼料,肉質和口感贏得了好口碑。僅一個月,就賣了300只雁鵝、100只雞。
拿著近8萬元收入,曾平首先想到就是感謝曾永惠。
可曾永惠卻說,都是一個村的,又都是留守婦女,姐妹之間相互幫助、相互照應是應該的。
加工增農產品附加值
今年,曾永惠被推選成為廣普鎮金龍村村婦聯副主席,她準備帶著姐妹們大干一場。
在廣普鎮政府幫助和婦聯的支持下,曾永惠建起了一個150平方米的大倉庫。
“我準備將糧食儲存起來,建一個釀酒廠、一個榨油廠。”曾永惠說,將高粱釀成酒、菜籽榨成油,那附加值將數倍增加。
“一個人富了不算富,帶動大家致富才是富。”曾永惠向筆者透漏她的想法,她不但全部收購其他村民種植的糧食,村民還可以入股釀酒廠、榨油廠,調動大家一起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