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溝、運苗、栽種、澆水……日前,記者在遷安市閆家店鄉隔灤河村南看到,曠野上一派忙碌,30余名村民正在栽植他們從前從未見過的新果品——紅樹莓。
“霜降前后是栽植紅樹莓的黃金時節,經過一冬的休眠期,成活率在90%以上。”土地的主人周小猛一邊幫著從車上卸樹莓苗,一邊高興地向記者介紹。
閑聊中得知,今年35歲的周小猛是地道的遷安本地農民,高中畢業后開始闖蕩市場,經銷過建材,開過鐵礦,一次偶然的機會,讓他對紅樹莓情有獨鐘:“紅樹莓別名覆盆子,果實柔嫩多汁,色澤宜人,營養豐富,是風靡世界的‘第三代水果’,在國際市場上被譽為黃金水果,是一種富含多種人體所必需營養成份的果、藥、生態利用等多項兼用型樹種,果實除鮮食外,還可深加工成飲品,果汁、果酒、果醬、果脯、果凍等,速凍果在國內外市場也非常走俏。”談起樹莓,周小猛娓娓道來,從接觸這“精靈”那刻起,他就暗下決心:讓紅樹莓在燕山腳下、灤水河畔扎根。
說干就干,今年3月起,周小猛開始了考察之旅。他先后到遼寧、黑龍江、石家莊等地考察。“一次種植,生長期可達二三十年;與葡萄相比,樹莓栽培較為粗放,省工節水、抗病蟲性強、生產管理成本低;栽培當年即掛果,畝產可達500公斤,以每公斤2.5元計,畝收入4000至5000元。” 樹莓作為我國新興果業的先鋒樹種,國內樹莓種植剛剛起步,國際市場需求量大,產業化協作體制還沒有形成,廣泛的市場前景更堅定了周小猛信心。
“種植樹莓,用產業化帶領農民共同致富。”周小猛的想法一提出,立即得到朋友李京等的支持。今年5月,他們注冊資金100萬元,成立了遷安市瑞泰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決定在風景宜人的遷安山水融城綠道旁,計劃總投資8000萬元,建設一家占地500畝,集果品冷凍、進出口銷售和果品采摘為一體的農業觀光園。
“今年,我們從沈陽農科院引進10萬株優質紅樹莓,開始在觀光園內栽植,再有兩天就全部栽植完了。”深秋時節忙種植,這在灤河岸邊成為一道獨特的風景。周小猛介紹,觀光園分兩期建設,一期占地200畝,推廣種植紅樹莓195畝共20萬株,二期占地300畝,推廣種植紅樹莓293畝共30萬株,項目達產后,年可產紅樹莓97.6萬公斤,實現銷售收入1952萬元。
“樹莓速凍單果及加工品果醬、果酒、飲料等,已成為西方國家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副食品,目前世界市場年需求量200萬噸,缺口約100萬噸,隨著國內生活水平提高和消費觀念的轉變,人們更加關注食品的營養保健作用,果汁型軟飲料正在替代碳酸飲料,樹莓正迎合了人們的這種需求,國內對樹莓的需求量也會激增。”周小猛充滿信心地說,他還要成立農民合作社,帶領周邊村民共發“樹莓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