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驢養殖是我國近年來扶持的熱興的養殖項目之一。肉驢體格高大,結構均勻,外型美觀,遺傳因素穩定。具有產肉量高,肉質鮮嫩的特點。據分析顯示,驢肉口感好,營養高,鎖富含的氨基酸成分十分全面。中醫認為,驢肉是一種高蛋白、低脂肪的肉類,常常食用可以起到補氣養血、滋陰補陽、強筋壯骨的作用。正是因為驢肉具有如此多的優點和營養價值。近年來,肉驢的發展速度非常快。造成這種問題的原因有兩個,第一是因為我國普通民眾生活水平逐漸提高,對驢肉的需求量越來越大。第二是因為我國畜牧業的產業結構,驢肉在我國還具有很大的生產市場發展潛力。據行業調查顯示,2014年我國驢肉的需求總量相比2010年同比上升35%。而我國肉驢養殖廠的數量則同比2010年上升了23%。由此可見,我國對肉驢的市場需求已經十分龐大。目前,我國已經成為全世界最大的肉驢養殖國家和出口國。據專家表示,在不久的將來,隨著科技的進步和養殖技術的不斷提高,肉驢的產肉量將進一步擴大。屆時,肉驢養殖市場將呈現出多樣化的發展趨勢。也將展現出更好的市場發展前景。
養殖肉驢育肥,就是科學地應用飼草飼料和管理技術,以較少的飼料和較低的成本,在較短的時間內獲得較高的產肉量和高質量的肥育肉驢。要使驢盡快育肥,給驢的營養物質必須高于正常生長發育需要,所以育肥又叫過量飼養。
影響育肥效果的因素
(1)品種。不同品種的驢,在育肥期對營養的需要有較大差別。一般說,重型品種的驢得到相同日增重,所需要的營養物質低于非肉用品種。
(2)年齡。不同生長階段的驢,在育肥期間所要求的營養水平也不同。通常,單位增重所需的營養物質總量以幼駒最少,老齡驢最多。年齡越小,育肥期越長,如幼駒需要1年以上。年齡越大,則育肥期越短,如成年驢僅需3個月~4個月。
(3)環境溫度。環境溫度對育肥驢的營養需要和日增重影響較大。驢在低溫環境中,飼料利用率下降。而在高溫環境中,驢的呼吸次數增加,采食量減少,溫度過高會導致停食,特別是育肥后期的驢膘較肥,高溫危害更為嚴重。根據驢的生理特點,適宜的溫度為16℃~21℃。
(4)飼料種類。飼料種類的不同,會直接影響到驢肉的品質。飼養調控是提高肉產量和品質的最重要的手段。飼料種類對肉的色澤、味道有重要影響。如以黃玉米育肥的驢,肉及脂肪呈黃色、香味濃;喂顆粒狀的干草粉及精飼料,能迅速在肌肉纖維中沉積脂肪,并提高肉品質;多喂含鐵量多的飼料則肉色濃;多喂蕎麥則肉色淡。
肉用驢育肥要點
(1)育肥的各類飼料比例。飼喂肉驢日糧中粗料和精料的比例為:育肥前期,粗料占55%~65%,精料相應為45%~35%;育肥中期,粗料占45%,精料相應為55%;育肥后期,粗料占15%~25%,精料相應為85%~75%。
(2)肉驢育肥的營養模式。肉驢在育肥全過程中,按營養水平,可分為以下五種模式:
①高高型。從育肥開始至結束,全程高營養水平。
②中高型。育肥前期中等營養水平,后期高營養水平。
③低高型。育肥前期低營養水平,后期高營養水平。
④高低型。育肥前期高營養水平,后期低營養水平。
⑤高中型。育肥前期高營養水平,后期中等營養水平。
一般情況下,肉驢育肥采用前三種模式,特殊情況時才采用后兩種模式。
(3)出欄體重與飼料利用率。出欄體重由市場需求而確定。出欄體重不同,飼料消耗量和利用率也不同。一般規律是,驢的出欄體重越大,飼料利用率就越低。
(4)出欄體重與肉品質。同一品種中,肉品質與出欄體重有密切的關系。出欄體重小的驢,肉品質不如出欄體重大的。
(5)發展肉驢養殖業促河北經濟繁榮,補償。生長驢在生長發育過程中,在某一階段因某種原因,如飼料供應不足、飲水量不足、生活環境條件突變等,造成生長受阻。當驢的營養水平和環境條件適合或滿足其生長發育條件時,則驢的生長速度在一定時期內會超過正常水平,把生長發育階段損失的體重彌補回來,并能追上或超過正常生長的水平,這種特性稱之為補償生長。能否利用補償生長的原理達到節約飼料、節省飼養成本的目的,取決于驢生長受阻的階段、程度等,即補償生長是有條件的,運用得當可以大獲利益;運用不當時,則會受到較大損失。補償的條件為:生長受阻時間不越過3個月~6個月;幼駒及胚胎期的生長受阻,補償生長效果較差;初生至3月齡時所致的生長受阻,補償生長效果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