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由中國磷復肥工業協會、中國農業生產資料流通協會主辦,金正大生態工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協辦的第四屆新型肥料發展論壇暨中國國際特種肥料高峰論壇在江蘇南京舉行。此次會議以“協同創新,綠色發展”為主題,指出了新型肥料面臨的發展契機,剖析了目前新型肥料發展的痛點,找準了未來行業發展的亮點,準確定位新型肥料市場,為肥料行業提供導向性指引。
機遇 農業需要高效、環保型產品
目前,我國肥料行業的發展仍存在很多問題,如,產能過剩、產品結構不合理、產品利用率低、農化服務不到位等。同時,由于長期過量和不合理施用化肥,導致基礎地力低下、土壤養分失衡、耕地土壤板結酸化、局部地區重金屬超標等問題。
據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所長沈仁芳介紹,我國土壤缺乏磷、鉀、中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耕地分別占總耕地的59%、30%、70%和50%,并有擴大的趨勢。而隨著高強度農用化學品的過量投入則導致了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化肥使用強度超過了環境安全閾值。據估算,我國農田氮肥利用率不足30%,每年氮肥直接損失相當于500億元。
在此背景下,肥料市場對新型肥料和特種肥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能夠提高肥料利用率、環保性能好的的新型肥料受到青睞,特別是緩控釋肥、液體肥、水溶肥、微量元素肥等新型肥料得到快速發展??梢哉f,當前環境的惡化給新型肥料提供了發展條件。
據中國化工信息中心化肥部主任教授級高工陳麗介紹,目前我國的新型肥料產業存在產品種類多、產能增速快、推廣應用難、開工率不高、市場比較亂等特點。但總體來看,水溶性肥料、緩控釋肥料、土壤調理劑、生物有機肥等環境友好型產品有較好的發展前景。
會上,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土肥處處長辛景樹就新型肥料的發展方向表達了自己的觀點。他表示:“目前,新型肥料市場的發展還不完善,新型肥料的發展應樹立‘增產施肥、經濟施肥、環保施肥’的理念,同時要嚴守精、調、改、替的技術路徑,重視土壤的保護,推進精準施肥,調整化肥使用結構,改進施肥方式。要以推進測土配方施肥,推進施肥方式轉變,推進新肥料新技術應用,推進有機肥資源利用為今后的重點工作,走高產高效、優質環保、可持續發展之路,促進糧食增產、農民增收和生態環境安全。”由此可見,針對我國當前的土壤問題,高效、環保是新型肥料未來的走向。
問題 新型肥料大規模推廣難
就現階段推行的新型肥料種類來看,緩控釋肥、液體肥、水溶肥、有機肥和微量元素肥等新型肥料,都在不同方面具有節水、節能、綠色、高效、護土等作用,但是在市場推廣方面,新型肥料的普及面還比較小。
以水溶肥為例,目前我國現有水溶肥產能達700萬噸以上,但實際的開工率不到50%。諾貝豐(中國)農業有限公司董事長魏剛表示:“當前水溶肥消費區域主要集中在大棚蔬菜生產基地、果樹生產基地以及一些花卉等種植區。總體而言,與美國、以色列等國家相比,國內水溶肥施用比例處于極低的水平,僅占總用肥量的3.4%。”
魏剛認為,水溶肥在我國推廣緩慢與我國水溶肥行業存在的問題有密切的關系。第一,水溶肥標準滯后,無法跟上當前水溶肥市場的快速發展需求,并且偏高的技術要求阻礙了現行多種水溶肥的發展;第二,市場監管乏力,導致市場混亂,不乏炒作現象出現;第三,水溶肥的高生產成本和物流成本導致銷售價格偏高,當前主要應用在經濟價值較高的經濟作物上,難以大規模推廣到大田作物;第四,配套滴灌設備的投入由于增加了推廣成本,在一定程度制約了水溶肥的推廣。
事實上,各種新型肥料在市場推廣中都不同程度地遇到了相關的問題。但記者在諸多采訪中發現概念炒作與價格偏高是新型肥料推廣難的癥結所在。如今在市場上,一旦提到新型肥料,商家都會給其標注上各種功能,而往往這些功能是被無限放大了,從而導致農戶體驗不佳,使產品失去后續推廣的機會。
而價格偏高是新型肥料所犯的通病。江蘇中東化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敖根表示:“新型肥料成本高,部分農民接受慢。與普通復合肥相比,新型肥料每噸價格要高500-600元,導致農戶前期接受困難。”陳麗則表示,目前市場上的高端水溶肥出廠價即達到8000-9000元/噸,市場售價則更高,過高的價格直接影響了水溶肥的推廣。
總的來說,新型肥料符合了我國現代農業發展的需要,但是新型肥料在市場推廣中遇到的亂象必須得到及時有效的糾正,否則,我國的新型肥料行業將很難得到健康的發展。
對策 加強研發 提升服務
國家緩控釋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博士張強以金正大緩控釋肥發展為例,介紹了金正大近10年來在緩控釋肥的技術、產業、推廣應用的發展和創新。從起初的學習、引進技術到國際領先,從實驗室研發到大規模產業化,從花卉草坪、經濟作物到大田作物,金正不斷完善農化服務體系,以服務推動產品應用推廣,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據張強介紹,2006年以前,全球緩控釋肥主要應用于花卉、草坪、園藝等高端經濟作物。近10年來,金正大創新了控釋肥BB摻混肥的應用模式,使貴族肥料平民化,使緩控釋肥在大田作物上得到大面積應用。據相關數字顯示,2015年我國緩控釋肥產量為330萬噸,其中90%用于大田作物,5%用于花卉、草坪,5%用于出口。
張強說:“未來10年,緩控釋肥行業將繼續發力,實現產能產量齊升,繼續推動行業技術創新,繼續推動緩控釋肥推廣應用,支持化肥企業進行上下游融合,鼓勵上游企業和緩控釋企業聯合發展、產業協同合力推動緩控釋肥行業發展。”
由此可見,新型肥料的大田應用并不會原地踏步,金正大推廣緩控釋肥的成功案例向行業展示了新型肥料推廣思路,即通過研發改變新型肥料的應用模式,用服務推動產品應用。
前景 未來市場容量巨大
在國家政策導向下,我國新型肥料的發展空間巨大。在水溶肥方面,隨著國家《關于推進農業水價綜合改革的意見》《農田水利條例》等政策的出臺,我國水溶肥發展得到了有效推動,水溶肥行業進入快速發展階段,2015年水溶肥產量約為320萬噸,預計到2020年,水溶肥的市場規模將達到370億元。
在緩控釋肥方面,預計到2020年,全世界緩/控釋肥產能可達到約1200萬噸,產量達到760萬噸,2015-2020年年均產能和產量的增長率分別為5.0%和7.6%。據保守估計,我國未來10年緩控釋肥年均復合增長率在10%-15%之間,到2025年,我國緩控釋肥產量為755-1126萬噸,產值約211-315億元。
在硫基三元復合肥推廣上,我國硫基三元復合肥發展起步較晚,但隨著現代化農業的發展和人民生活品質的提高,人們逐步開始重視其作用,山東紅日阿康股份有限公司生產技術副總經理、總工程師李秉政認為:“充分認識挖掘硫價值,大力宣傳推廣硫元素的營養作用,不僅是硫基復肥企業當務之急,也是高效、綠色農業發展的必然要求。”
中國的新型肥料市場也吸引了國際市場的關注。作為歐洲園藝市場領導品牌的康樸公司也亮相第十七屆國產高濃度磷復肥產銷會,希望把產品推廣給中國消費者。而以色列化工集團則帶來了一款硫酸鉀鈣鎂肥,這一肥料經過采礦、壓碎、過篩后,裝載海運到世界各地,是一種可以直接施用的天然肥料。
正如業內人士分析的那樣,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發展,化肥生產將進一步向資源產地集中,國際貿易會進一步擴大,亞洲仍是世界化肥最活躍的市場,而中國則是亞洲乃至世界化肥市場的焦點。在這樣一個活躍的市場,包括水溶肥、緩控釋肥、生物有機肥、微量元素肥等在內的新型肥料將獲得快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