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種的蔬菜成長期用的全是農家肥,蔬菜長得青翠碧綠,團場職工吃著放心,每年我的菜一上市很快就賣完了,很受居職工青睞,11月13日,第十四師二二四團大棚種植戶劉國峰合不攏嘴的對筆者說道。”
為了加快十四師產業結構調整進程,完成“十三五”規劃的經濟目標,開辟職工增收新渠道,革新思路,整合資源,以昆玉建市為契機,改變我團“一棗獨大”的局面,該團黨委為增強團場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在調整產業結構的過程中,不斷探索結合團場的氣候條件、發展經濟效益高的特色產業,大力發展設施農業,滿足昆玉建市后廣大市民對蔬菜、水果、花卉、食用菌的需要,開辟職工增收新渠道。
該團設施辦主任張紅艷說:“為促進職工增收,今年我們設施辦加大對秋延蔬菜種植的指導和服務力度,根據蔬菜銷售市場趨勢,指導承包戶調整種植結構,改變原來西紅柿、辣椒主導結構,增加了豆角、黃瓜、芹菜等蔬菜的比重。通過豐富“秋延晚”蔬菜種類,增加大棚種植戶的收入。為設施農業增效、職工增收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我承包了8個大棚,現在大棚番茄、辣椒、茄子已陸續上市,通過種植秋延后蔬菜每個棚比以前多收入8000元左右,別提多開心了,該團大棚承包戶薄文強樂呵呵的說。”
據該團設施大棚技術員介紹:“利用日光溫室大棚實現一年兩茬,種植春季早上市和秋季延后上市反季節蔬菜,豐富了職工的菜籃子,解決了該團春秋兩季蔬菜缺乏的難題,同時,還為職工增收開辟了新途徑,真正實現了三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