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魯番的葡萄,哈密的瓜,庫爾勒的香梨甲天下,阿克蘇的蘋果頂呱呱……”這一段歌謠正反映出新疆林果早已為百姓所熟知,也標志著新疆已成為我國重要的“大果園”,打入國內外熱銷市場。
林果鼓起了農民的“錢袋子”
11月14日,剛剛結束的2016新疆特色林果產品(廣州)交易會讓劉存玲又大賺了一筆,看著手上的一個個冰糖心蘋果的訂單,劉存玲臉上樂開了花。
劉存玲是阿克蘇愈心甜果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的銷售經理。八年前,劉存玲還是一個沒出過遠門的普通果農,而現在,劉存玲的足跡已踏遍全國20多個省市,她的蘋果也跟著她一路走南闖北,逐漸被全國各地的客商所熟知。
劉存玲說:“近年來,新疆大力發展特色林果業,為我們農民搭建了很好的銷售平臺,尤其是一年一度在廣州舉辦的新疆特色林果產品交易會讓我的冰糖心蘋果影響力和知名度不斷提升,今年我帶來的1000件蘋果全部銷售一空,銷售業績也比去年遞增了20%左右。”
同劉存玲一樣,來自庫車縣阿克斯塘鄉博斯坦核桃專業合作社的莫拉吐迪·亞森也在新疆林果產品市場開拓“走出去”的平臺上嘗到了甜頭。
莫拉吐迪·亞森的合作社成立了7年,有農戶60余戶,通過外出參展,合作社的收益一年比一年旺,每年能為農戶帶來純收入兩萬元左右。
“以前農民種的核桃沒地方賣,就算等客商來收購也賣不上好價錢,現在,通過政府搭建的外銷平臺,我們的農民可以將核桃賣到更多的地方,獲得不錯的收益,有效的幫助了農民增收致富。”莫拉吐迪·亞森告訴記者。
林果業成農民致富的支柱產業
其實,像劉存玲、莫拉吐迪·亞森一樣將林果生意做的一片紅火的新疆農民不在少數。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林業廳副廳長李東升介紹,通過近年來大力發展特色林果業,新疆已成為我國重要的“大果園”,今年新疆林果種植面積達2200萬畝,總產量700萬噸,總產值突破500億元,全疆農民年人均來自林果業的收入達到2200元,占農民人均年收入的25%以上,林果業已成新疆農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據了解,目前,全疆果品貯藏保鮮與加工企業達400家,組建農民林業專業合作社1300家,精深加工產品400多種,年貯藏保鮮與加工處理能力突破300萬噸。部分精深加工產品如天栆素、杏仁油精華素、葡萄系列產品、紅棗系列產品等部分林果精深加工產品科技含量高、生產技術先進,在國內處于領先地位。
其中,60多家林果業企業已發展成為國家和自治區級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有8家林果產品加工企業正在籌備上市,產業化經營帶動力明顯提高,帶動農民就近就業9萬人,帶動農戶增收70萬戶,極大地促進了當地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致富。
“到2020年,我們將把新疆林果總面積穩定在2200萬畝,把林果業在農民家庭經營收入中的比重增加至40%以上,讓林果業成為新疆農民增收致富的支柱產業。” 李東升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