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80后青年,名牌大學畢業高材生,同時也是建設公司項目總工,卻出乎所有人意料地放棄月薪一萬多的工作,回到家鄉豐都縣許明寺鎮梨園村承包魚塘,辦養殖場。目前,他的養殖場已經有了2個雞舍近4000只雞,保守估計一批次就有利潤接近八萬元,成為遠近聞名的“雞司令”,他便是今年35歲的李良平。
不顧家人反對冒風險創業
初見李良平,衣著樸素,平易近人,交談間讓人感覺格外親切,同時又不失重點大學高材生的談吐與清晰的思路。2004年從重慶大學畢業后,李良平一直在四川省岳池縣電力建設總公司上班,期間擔任項目總工(負責一個工地的所有技術,并協助管理),月薪已達到一萬有余。然而,在事業正處于上升期時,李良平卻并不滿足于現狀,因為在他心里,一直都存有一個想法。“一直以來都在想,什么時候有機會一定要回去,為家鄉作點貢獻。”
此時的李良平心里已經有了主意。他早就看好了家鄉梨園村一組附近的一口水塘,就等著時機成熟回去承包這口水塘來發展產業。“當時政府大力扶持微型企業,自己也不安于一輩子給別人打工。”李良平說,2013年7月,不顧父母反對,沒經驗沒技術的李良平花了3萬元,將那口水塘承包了過來。在此之前,他在縣城安家,并為沒有工作的父母購買社保,幾乎花光了這些年所有的積蓄。
2014年,李良平正式辭職回到梨園村,購買魚苗搞起水產養殖,同時還向親戚朋友借了5萬元,養了100只羊。直到這個時候,原本被蒙在鼓里的妻子方才知情,反對已經沒用了,只好選擇支持。
其實李良平何嘗不知創業可能會面臨的風險,但是他還是堅定地選擇了這條道路。“既然選擇了這條路就一定要走下去,如果說十年八年仍是失敗,那確實證明自己不適合做這個,但所有短時間內的失敗都不算什么。”正是這樣的精神和勇氣,使李良平在面對接連到來的各種困難時始終沒有放棄過當初的夢想。
一年間養起4000只雞
也許真的是運氣不佳,養羊的時候,碰巧遇到市場波動,羊肉價格大幅度下跌,買成18元一斤的羊,賣的時候只能賣到7、8元一斤,幾乎是血本無歸。
盡管如此,李良平還是沒有氣餒。他說不管做哪一行都會有風險,都有失敗的可能,關鍵是看能不能堅持下去,而他就是從未言棄,勇敢堅持下來的那一個。
借助地理優勢,2015年9月,李良平又開始喂雞。有了養羊的前車之鑒,這次他格外注意,經常向老農戶、周邊區縣的養殖大戶以及畜牧獸醫局的專家學習技術經驗,同時還在互聯網上學習一些養殖和疫病防治方法。為了節約成本,搭建雞舍、溫室、護欄等配套設施時,和水泥、砌磚等很多活兒他都親力親為,“自己能做的就自己做吧,節約點是好事兒。”
有一段時間,溫室里的雞苗們互相打架,啄對方的屁股,致使很多雞苗死去,這讓他很是煩惱。四處打聽才得知,這是因為雞苗太過密集、溫室溫度不均勻、雞苗缺乏維生素等原因導致的,找到癥結所在的李良平,及時解決了該問題,使得雞苗的存活率大大提升。
現在的李良平已經有2個雞舍,養了近4000只雞,目前正在搭建第三個雞舍。對于市場和利潤,李良平還是非常有信心的。他說,“許明寺鎮地處豐都縣、忠縣、墊江縣三縣交界處,銷路肯定不愁。”現在一只雞的利潤差不多有20元。
不忘帶動村民致富
事業漸漸步入正軌,李良平并沒有忘記自己返鄉創業的初衷,他想為家鄉、為相親們做點事。他的養殖基地在一座山上,可是從公路到基地只有一條人行小路,而且年久失修,坑坑洼洼,特別難走,一遇到下雨天,踩上去鞋子都會陷進去一半。于是他和周圍的村民們協商,掏出5萬元將這條足足一公里的道路加寬加厚,使得汽車可以直接開到養殖基地,也讓周圍的村民們進出可以少走一些爛路。“多虧了他,這條路終于暢通了,我們買進賣出的也方便了許多。”村民許登紅笑著說道。
養雞需要大量的飼料,盡管到外面收購的價格可能會更便宜,但李良平總是以每斤高出市場價五分甚至一角的價格,優先收購鄉親們的玉米、水稻等,尤其是一些家境貧困的農戶,李良平總是盡可能的照顧到。村民們說“他是很實在的一個人,大家都愿意把糧食賣給他。”
如今的李良平,一邊做著自己的養殖事業,一邊還擔任著梨園村村委委員,總覺得時間不夠用。他說,正在思考聘請幾個貧困農戶到自己的基地里幫著管護,為自己騰出更多時間,同時也給他們增加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