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吃大閘蟹,又到褚橙季。
近年來國內生鮮電商的興起,讓天南海北的吃貨們得以一年四季都品嘗到應季的各地山珍海味,憑借褚橙一炮走紅的本來生活網即是其中新銳之一。
就在近日,來自哀牢山的褚橙傳出減產的消息,做褚橙電商推手進入第三季的本來生活網,將如何面對生鮮食品不可避免的季節性波動?生鮮電商除了褚橙大閘蟹荔枝這些大熱商品之外,還有什么招?說好的盈利模式呢?
褚橙只是剛剛開始
對于早早開始打聽今季褚橙何時開售的消費們來說,一個不好的消息是今年哀牢山的“褚橙”確實減產了。本來生活網公關負責人張丹萍向記者證實了這一消息的同時,確認今年“褚橙”現售時間初步預定在11月初,并且依然會供不應求。
本來生活網策劃了2012年“褚橙”進京,2013年將“褚橙”推向全國,迅速風靡,一度出現預售開始后5分鐘800箱即被搶購,讓“褚橙”全國的銷售期縮短了2/3。
鑒于往年的供不應求,今年本來生活網將“褚橙”的配送范圍縮小至其生鮮配送可達的全國22個城市,而規格也從往年的5公斤裝,降至今年將只售賣2.5公斤重量的規格。
“縮小重量規格是為了讓更多的人能吃到“褚橙”,87歲的褚老在哀牢山上辛苦了一年,他也想讓更多的人吃到他種出來的好吃的橙子。”張丹萍說。
張丹萍還表示,“褚橙只是本來生活網的一個品類,我們通過互聯網讓它走出云南、被大家知道,讓它成為暢銷品,必然會出現供不應求的情況,任何一個農產品暢銷后,都會如此,談不上‘瓶頸’。”
“更關鍵的是,我們希望通過褚橙的案例,挖掘更多像褚老一樣的良心新農人,所以有了‘新農人計劃’,通過互聯網的模式去改變農業發展的傳統模式,讓優質農產品也成為暢銷品,從根本上保證中國人的食品安全。”
繼續造星:新農人計劃
據介紹,本來生活策劃的“新農人計劃”,是通過在全國范圍內征集、篩選現代新農民,之后首先在11月中旬去哀牢山舉辦一個“拜師褚橙“的活動,然后會在網站上專門開辟一個新農人的頻道,展示新農人的詳細情況。
雙方合作的初始階段是這些新農人的產品通過本來生活網銷售,網站方還將協助他們完成從包裝設計到產品定位等的品牌建設工作;而在遠期規劃中,本來生活也不排除會提供基金幫助,協助他們擴大經營。
目前本來生活網已經篩選出4位新農人進行全國范圍的合作,分別是種出了可生吃玉米的80后楊天龍、種植冬棗的陜西農人張曉剛、宜川果農孫明亮、養蟹狀元俞三男。本來生活方面強調,他們的農產品都是經過品控部和采購部的檢測及多方挑選,確保安全優質的。
然而,還有電商業人士認為,這些始終是“明星產品”,對生鮮電商進入千家萬戶的主流餐桌,作用有限。
張丹萍解釋說,“一方面陽澄湖大閘蟹、褚橙等明星商品,生產環節監控嚴格,產品標準清晰、品質穩定,有自己的品牌,容易識別區隔,比較符合電商的銷售需求。作為生鮮電商,我們也希望能有更多農產品朝這個方向發展。”
“另一方面,生鮮的購物在電商領域還有很大空間可挖掘。統計顯示,目前中國全社會生鮮產品零售總額約為2.5萬億元,線上的交易額僅占其中1%,還處于起步階段,市場前景可觀,這也是眾多生鮮電商搶灘布局的原因。同時,城市人尤其中產人群,生活節奏快,對食品特別是餐桌食品安全也格外重視,已經有越來越多人接受網購生鮮的生活方式。”
做好用戶培養 盈利還會遠嗎
成立兩年多的本來生活,其發展速度不可謂不快,除了持續以陽澄湖狀元蟹、褚橙、柳桃、潘蘋果等爆款產品打響名聲之外,在本地冰鮮雞、五常大米、散養雞蛋等日常餐桌食品背后,也不乏本來生活的影子。
盡管如此,記者近期亦不時收到一些對本來生活網的服務投訴,有指商品送貨上門后發現品質不佳又退貨無門的,還有投訴稱大促期間電話和微信客服都久候不應的,諸如此類。
本來生活網回應說,冷鏈配送是生鮮電商的一個關鍵業務環節,他們也在不斷優化當中。為了提高冷鏈配送的效果,目前已經在北京、上海、廣州三個城市實現了一日兩配。上午下單,下午晚飯前,新鮮生鮮食材已經配送到家,未來會增加更多一日兩配的城市。
此外,本來生活網還成立了品控委員會,從生產者到職能部門、認證標準再到消費者等環節共設立了6道安全屏障,堅持對每一批次的農產品進行43項常規項目抽檢,可將最常見、最易添加的重金屬、農藥殘留、添加劑等危害拒之門外。
除了這些服務細節上的優化外,本來生活網還面臨著京東、一號店、順豐優選、中糧我買網等巨頭不惜虧本、務求搶占市場的輾壓,規模更小的本來生活的燒錢模式還能持續多久,也是一大疑問。
張丹萍回應說,生鮮電商是新鮮產業,遇到的困難也很多,例如華南的社區店、菜場的便利度高,就是本地生鮮電商普及的一大障礙,他們也是戰戰兢兢,如履薄冰,謹慎擴張。
“我們現時的主要精力就是做好用戶培養,只要用戶數足夠大,復購率夠高(像日常在社區店買菜頻次差不多),盈利也就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