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今年最后一次增殖放流在漁山列島國家級海洋生態特別保護區進行。“噠噠噠……”的馬達聲中,閔寧漁運01688活水船上,工作人員把引流管道接到活水倉內。閥門一開,一條條岱衢族大黃魚、海鯽魚魚苗順著水流游向大海,只見一團團金黃、銀白的小身影閃爍,隱沒在蔚藍海水中……
“本次放流的幼魚都是12厘米的大規格魚苗,相比此前放流的3至5厘米規格魚苗,成活率相對較高。”縣海洋與漁業局有關負責人介紹,此次放流投入資金近20萬元,放流岱衢族大黃魚、海鯽魚苗種11.3萬尾。
近年來,市縣兩級漁業部門進一步加大漁山列島海洋漁業資源生態養護力度,通過增殖放流、投放人工魚礁等措施,打造“海洋牧場”。2012年至今,已陸續投入近400萬元經費,放流各類苗種6億尾(只),投放人工魚礁10萬立方米,有效改善漁山列島海域生態環境、促進海洋漁業資源可持續發展。
漁山列島是國家級海洋生態特別保護區,全國首批20個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之一,也是“亞洲第一釣場”。據介紹,增殖放流可以補充和恢復漁業種苗資源,投放的人工魚礁則為魚蝦提供良好的棲息環境和索餌場所,從而有效保護幼魚幼蝦、提高其成活率。正在漁山島海釣的黃先生告訴記者:“與前幾年相比,現在漁山海域的魚種類和數量都增加了不少,冬季魚肥,經常能釣到幾十斤重的大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