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農菌語:聽從內心的聲音,用心做事,終會得到豐厚的回報。本期《大農行家》為您介紹一位養雞很“走心”的“莊主”。
這年頭,城里人到鄉下認養一棵樹、一片菜地,甚至一頭豬,都不算新聞啦!你曾想到過要認養一窩雞嗎?如今,還真有人通過手機遙控認養了一窩雞。
“愛禽”公寓
這些被認養的雞就生活在浙江省杭州市的一個生態農莊里。它們與普通圈養的雞不同,享受的是“星級待遇”:住“別墅”,聽音樂,還可以像野雞一樣飛到樹上發呆,滿大山刨食覓食……
生態農莊的“莊主”潘陸根是這些雞的看護人。他在農莊的山灣里修筑了12幢小木屋,潘陸根稱它們為“愛禽”公寓。小木屋里住的就是被認養的雞媽媽和雞寶寶。“每窩共20只,2只老母雞帶著18只小雞仔。”
潘陸根在“愛禽”公寓的四周安裝了60只監控探頭,這些探頭一頭連著監控室,一頭連著雞主人的手機。“我認養的小雞現在長多大了?這會兒在哪里?是不是都回家了……一點開手機APP,隨時都能看。”
“甜蜜”探視
這些雞每天還能欣賞“音樂會”。雞舍附近安裝了30多個音箱,每天古典、搖滾、爵士……換著花樣播放。據說,雞聽了音樂,會下更多的蛋,雞蛋的品質也會提高。
雞主人除了能“見證”小雞成長的每一天,還能享受山莊的其他“福利”。自己養的雞產蛋了,農莊會定期給主人們郵過去;農莊里的果子熟了,主人還可以來山莊住上幾天,看看自己的雞,嘗嘗農家菜,再帶一只自己認養的雞和水果回城。
潘陸根說,他把農莊里的140畝荒山開墾成果園,種了桃子、李子、楊梅、櫻桃、獼猴桃和石筍等等。都是用農莊的雞屎、豬糞、沼液澆灌的,長出的果子味美、綠色、無公害。
轉型求變
潘陸根養雞有十多年了。十幾年前,他租下了這片山灣,開始了養雞致富的夢想。一開始,潘陸根懷揣的就是循環養殖的理念:用雞屎養蚯蚓,挖蚯蚓喂雞。早年,他曾憑借“蚯蚓蛋”名噪一時,不少商戶紛紛致電求“特供”。
十多年里,潘陸根經歷過禽產業的黃金時代,也曾經受過禽流感的數次煎熬。在禽流感和“五水共治”的雙重壓力下,潘陸根的同行們紛紛改弦易轍,另謀他就,唯獨他“覺得割舍不掉,總想轉型繼續做下去”。
就在禽產業步履蹣跚的這幾年,潘陸根一邊精心侍弄著他的“蚯蚓蛋”,一邊在山灣里開山種果,修路造亭,發展觀光農業。“別墅雞”高端認養成了潘陸根力圖轉型的亮相之作。
面對禽產業的持續低迷,潘陸根依然信心滿滿:“世間事都是物極必反,我相信養雞也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