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抓宣傳培訓。印制了《漁業法》、《四川省〈漁業法〉實施辦法》、《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獸藥管理條例》、《水產品養殖質量安全管理規定》、《水產苗種管理辦法》等水產品質量安全法律法規的宣傳資料3000余份,培訓接受水產品質量安全法規知識宣傳和科技培訓的人數達1500余人次。二是抓責任明確。區水產漁政局與漁業專業合作社、養殖大戶及流通大戶簽訂了120余份《水產品質量安全責任書》,做到水產品質量安全工作全覆蓋。三是抓日常監管。以5個較大規模的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及6家苗種繁育單位、38個較大規模(河道、水庫)養殖單位為重點,對生產記錄、用藥記錄和銷售記錄全面檢查,以曾口、清江、大和、三江、鼎山等水產重點鄉鎮為核心,加強產地管理。四是抓例監檢。在4—6月魚苗生產季節,對全區6家苗種生產基地開展水產苗種藥殘專項抽查。7月中旬對2家重點養殖單位生產的水產品中孔雀石碌、氯霉素、硝基呋喃代謝物等禁用魚藥殘留進行抽檢,抽檢3個品種9個樣本,經檢測產品合格率達100%。五是抓品牌認證。組織清水驛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進行無公害產品(產地)認證申報,巴州區凱博種養殖專業合作社養殖基地申報國家健康養殖示范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