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的英莊,天朗氣清,一眼望過去,大片的土豆、紅薯地連著不同品種的蔬菜田,一片生氣盎然的景象。
“咱英莊的油沙地,耐旱耐澇,最適宜農作物生長,這不,你看我種的這片土豆,生機勃勃的,下個月就能上市啦,”天綠合作社負責人李小勇隨手拔起一顆土豆苗,帶出顆顆飽滿圓潤的土豆來,“今年氣候適宜,對于土豆種植,又是個豐收年!”
38歲的李小勇是臥龍區天綠農民種養殖專業合作社的負責人,大學畢業后,一直在外地務工,回到家鄉,發現很多農民外出務工,把土地都浪費了,而當地的經濟還是比較落后,傳統種植業已經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了,毅然放棄外地待遇優厚的工作,回到家鄉發展特色種植業,做有機農副產品種養殖,帶領村民共同致富,讓百姓吃上有機健康的產品。
為了帶動周邊村民共同發展特色種植,讓更多人在家門口實現創業夢,李小勇牽頭成立了天綠農民種養殖專業合作社。目前,合作社社員達到150余戶。“就想通過‘抱團’發展,吸引更多的有志青年回鄉‘掘金’,把我們家鄉建設得更加美好。”李小勇對特色高效種植農業發展充滿信心。
據了解,天綠合作社種植土豆品種為荷蘭十五號,生長期為100天,畝產量為5000-7000斤左右,一年可種植三季。去年一畝地產量為7000斤,由公司統一收購后銷往廣州果蔬批發市場,批發價每斤1.5元,農民最直觀的感受就是種植時間短,收益高。通過合作社+農戶的方式,采取供應種子、統一供應生產資料、統一種植技術、統一品牌、統一銷售的五統一服務,為農戶免費提供指導,提供銷售渠道,吸引了眾多的外地客商前來收購農副產品。
“原來家里種了幾畝麥子,一年忙到頭,收益也就一般,天綠農民合作社給我們引進技術種植土豆,還給我們各方面的技術指導、售后服務,總的來說,收入變得高了,之前家里生活比較困難,自從種了土豆,收入一年比一年好了。“正在自家土豆田里忙活的老趙說起土豆種植來笑得合不攏嘴。
高效農業種植基地項目位于英莊鎮中心大街路西500米唐鄧公路兩側,占地2200余畝,總投資2000萬元,目前,項目一期已經完成建設,并已投產。建設管理和生活用房500平方米,建設有機肥場3畝,倉儲場房900平方米。完善了水電路配套設施,建設有最先進的冬暖式蔬菜大棚和連棟智能大棚10余個。這種新式冬暖式大棚,是目前成本最高、質量最好、技術最先進的大棚。結構合理,堅固耐用,采用特殊建造工藝,半地式蓄熱能力較強,夜間保溫能力好,改善了整體采光角度,使陽光入射角接近于90度,采光比較大,冬季增溫明顯加快。棚內空間加大,便于機械操作,種植管理更加方便。聘請山東技術專家,采用無公害栽培技術,通過施用有機肥、病蟲害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等手段種植有機蔬菜,為百姓提供綠色、無公害放心食品。
2016年通過土地流轉增加土地700余畝,種植建設百畝花卉園、百畝無公害葡萄采摘園、百畝無公害草莓采摘園,帶動周邊村民再就業,村民獲得土地租金,另在種植園工作獲得工資或加入合作社,參與開發新的農業田園觀光項目,帶動鄉村旅游的發展,實現良好的生態和經濟效益,打造集農業生產、旅游觀光、休閑娛樂為一體的綜合生態園區。通過大棚蔬菜種植和發展觀光農業、采摘農業等,引導引領了區域內傳統農業向現代高效種植農業的轉變,進一步加大了產業結構調整,帶動了周邊農民的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