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看見有人飼養土雞、老母雞,可是你知道嗎,在秦嶺山下,有一家專門飼養七彩野山雞的養殖戶,看著一百多只野山雞在用圍網搭起的雞棚里漫步、吃食、打斗,40多歲的高喜榮卻發了愁:“眼看過年了,一只雞也賣不出去……”
現場:一百多只七彩野山雞撲棱撲棱飛今日,記者來到長安區王曲街辦柳家寨村附近的養殖場里,看到這個簡陋的用塑料網搭建起的野山雞網舍中,里面一百多只七彩山雞閑庭信步,綠色的頭頂,脖子一圈白色的羽毛像圍著一條白圍巾,有幾只野山雞的長尾巴像孔雀一般五彩斑斕,十分漂亮。高喜榮正在攪拌瓦罐里的雞食,看到生人走近,野山雞受到了驚嚇,撲棱撲棱飛了起來,過了好一陣才平靜下來。“孩子性格內向,我年紀也大了,想著回鄉創業,搞養殖工作。”高喜榮說,他本來是一名裝修工人,四處攬活兒,兒子今年16歲,本來在一所職業技校讀書,由于性格問題半途輟學,他就搞點養殖業。今年3月,他在電視節目中看到了養殖七彩野山雞的項目,他就決定飼養野山雞。“野山雞有營養價值豐富、肉質鮮美、細嫩等特點,而且西安這邊野雞養殖戶不多,生態放養的更為稀少,市場基本供不應求。”在聽取了侄子的意見之后,高喜榮多方聯系,從洛南購進了150只七彩野山雞雞苗,每只小雞苗約11元。再給自家地用網一圍,一家人就齊上陣開始養雞。
心酸:不通水電每夜起身四次查看雞舍安全“這里無污染,野雞吃的是包谷、麥麩等綠色產品。”早上6點多,高喜榮一家就醒了,每天守在雞場,喂水、投食、防疫、石灰消毒等讓他一刻也不消停。野山雞生性好斗,有一次斗毆互啄,死了好幾只,高喜榮很是心疼,后來經過咨詢和查看書籍,給每只野山雞都戴上了紅色的塑料片眼鏡,讓它們看不到兩側視野,減少斗毆。為了方便照顧這些野山雞,高喜榮在雞場旁搭建了一個簡易的工棚,每天晚上一家三口睡在里面。記者看到,不大的工棚里,放置著兩張床、一個爐子,幾只電壺和換洗的衣服,似乎就是生活的全部了,夏天的時候,悶熱難當,一家人就拿著涼席睡在野地里,被蚊子叮咬得渾身是包。“條件雖然艱苦,但一家人在一起,總能渡過這個難關。”高喜榮說。由于不通水電,一家人只能靠爐子取暖,每天從村子里抬幾桶水,用于生活。臨山的荒地里晚上特別冷,夜深人靜天寒地凍,一旦聽到雞舍有風吹草動,高喜榮就從被窩里爬起來,拿上手電筒,繞著雞舍走上一圈,“因為要防止山雞斗毆,也要防治野貓野狗咬壞塑料網。”高喜榮說,一般晚上至少得起來四趟,查看雞場安全。
銷路:雖為“動物人參”依然鮮有人問津七彩山雞俗稱野雞,又稱雉雞,因其毛七彩斑斕,故名為七彩山雞,是集肉用、觀賞和藥用于一身的名貴野味珍禽,被譽為“野味之王”“動物人參”。雖然如此,但面對銷路,這一家人還是沉默了。
“各種辦法都想過了,就是沒銷路。”妻子劉亞莉說,自己曾經用籠子帶著幾只野山雞到環山路路口叫賣,可是山雞性子烈,在籠子里撞得自己頭破血流,她只得帶上雞回到雞舍。后來又到附近的農貿市場,依然是問的人多,并沒有買主。
高喜榮的妻子劉亞莉說,為了這些野山雞,夫妻二人拿出多年積蓄,又東拼西湊借錢投入了8萬多元,半年多了,只見投入并未見回報。現在一家子每天的飯以煮掛面為主。看著自己養殖近半年的野山雞個個肥壯,福夫妻二人心里很高興。然而,由于他們沒有找好銷路,銷售渠道不暢,導致早已能夠出欄的野山雞滯銷,眼看過年了,別人在討論買年貨、新衣服,她和丈夫心急如焚,還不知道這個年該怎么過,如果春節前賣不掉,就要留在養雞場過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