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推行綠色生產方式促進可持續發展

       日期:2017-01-03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_zx    瀏覽:197    評論:0    
    核心提示:綠色是農業的底色,綠色發展是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基本要求。日前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準確把握我國農業資源長期透支
      綠色是農業的底色,綠色發展是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基本要求。日前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準確把握我國農業資源長期透支、過度開發,環境緊箍咒越繃越緊,發展不可持續問題愈加顯現的迫切實際,著重強調推行綠色生產方式,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實現由過度依賴資源消耗、主要滿足“量”的需求,向追求綠色生態可持續、更加注重滿足“質”的需求轉變,為中國現代農業轉型升級指明了方向和路徑。
     
      為了能讓不斷增長的人口吃飽飯,在相當長時期內,我國農業主要靠增加資源要素投入實現外延式增長,開墾陡坡耕地、超采地下水、過量施用投入品等。資源環境承載壓力趨近極限的形勢證明,過去拼資源拼投入的傳統老路難以為繼,迫切需要轉變農業生產方式和資源利用方式,提高生產布局與環境的匹配度。
     
      話說回來,到什么山頭唱什么歌。過去,不計代價抓生產、多種糧,是必須的,成績也了不起;現在,糧食等主要農產品供求關系相對寬松,也才為轉方式創造了條件,要抓住難得機遇。首先必須充分認識到,推行綠色生產方式,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這既是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需要解決的突出問題,也是全社會的重要關切。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必須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順應群眾關切,不斷增加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和生態產品供給。要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農業,促進農業發展、生態協調、環境改善相互融合與統一。
     
      推行綠色生產方式,要努力還舊賬,讓透支的生態休養生息。把該退的堅決退下來,把超載的果斷減下來,把該治理的切實治理到位。正確看待和準確把握“退”與“進”的辯證關系,“退”是為了更好地“進”,資源環境變好了,有利于提高可持續的農業生產能力。具體來說,就是要推動山水林田湖整體保護、系統修復、綜合治理。繼續加大退耕還林、還草、還濕力度,實施耕地、草原、河湖休養生息規劃,推進耕地輪作休耕制度試點,加大東北黑土地保護支持力度。繼續調減南方水網地區生豬養殖、長江流域湖泊水庫和近海水產養殖,完善江河湖海限捕、禁捕時限和區域,在長江流域水生生物保護區全面禁捕。繼續開展重金屬污染耕地修復及種植結構調整試點,深入實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擴大農業面源污染綜合治理試點范圍。
     
      推行綠色生產方式,也要不欠新賬,注重變廢為寶、化腐朽為神奇。當前,農業資源利用強度過高和農業廢棄物綜合利用不足并存,畜禽糞污、農作物秸稈、農膜有效利用率偏低。要實現農業清潔生產,必須深入推進化肥農藥零增長行動,開展有機肥替代化肥試點,建立健全化肥農藥行業生產監管及產品追溯系統,嚴格行業準入管理。同時,大力推進高效生態循環的種養模式,加快畜禽糞便集中處理。以縣為單位推進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試點,鼓勵各地加大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支持力度,繼續開展地膜清潔生產試點示范。
     
      “水利不修,有田也丟。”推行綠色生產方式,還要特別重視農業節水。缺水是我國農業發展的突出瓶頸,耗水過多是我國農業的突出問題。引水調水很必要,但從當前實際看,破解高耗水和缺水難題,最迫切、最有效的還是節水。要轉變觀念,把農業節水作為方向性、戰略性大事來抓。加快完善國家支持農業節水的政策體系,加大大中型農田灌排骨干工程節水改造和建設力度,集中建成一批高效節水灌溉工程,推廣田間節水技術和設施。同時,加快建立合理水價形成機制,用好農業用水精準補貼,調動農民節水積極性。
     
      推行綠色方式,促進可持續發展,很多地方已經行動起來,也有了不少典型,但仍有一些地方認識不夠深刻、緊迫感不強、工作不夠主動。必須貫徹落實好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的要求,加快形成綠色生態的政策支持體系,充分調動各類主體廣泛參與的積極性,協同用力,久久為功,讓美麗田園、青山綠水、生態環保回歸成為農業的代名詞。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