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慶市太湖縣依托測土配方施肥、耕地保護與質量提升等項目的實施,以生產投入減量化、生產技術集成化、資源利用高效化為重點,把“化肥減量增效、有機肥增量增效、耕地地力升級增效”落到實處,化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謀篇布局,突出重點。在鞏固基礎工作的同時,著重在設施農業及棉花、蔬菜、果樹、茶葉等經濟園藝作物上推廣應用測土配方施肥技術;以花亭湖生態功能區、現代農業示范園以及茶桑果棉主產區、城郊商品蔬菜生產區為重點推廣區域,以糧油棉高產創建、標準園創建和綠色增產攻關模式示范園為重點示范區域,全面示范推廣化肥使用量零增長針對性技術措施;抓住“推進精準施肥、調整化肥使用結構、改進施肥方式、用有機肥替代部分化肥”四個關鍵環節,深入推進測土配方施肥;緊緊依托種植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和農業企業等新興經營主體,集成推廣化肥減量增效技術。
二、創新技術,破解難點。選擇5家配肥企業,按照“縣土肥站—鄉鎮農技站—村供肥網點”的配方肥供應模式和“大配方、小調整”的推廣策略,建立配肥網點140多個,年推廣配方肥1.46萬噸,破解配方肥料下地難;通過有效整合項目資金、加強基層宣傳和技術推廣、擴大生物固氮的豆類面積等措施,破解綠肥生產恢復難;借助現場配制、大戶定制、大配方小調整等創新的農化服務模式,破解配方成果轉化難;利用廣播、電視、報刊、互聯網等媒體,結合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等民生工程,開展“科學施肥進萬家”主題宣傳活動,破解技術知曉到戶難。
三、典型示范,打造亮點。在新倉鎮和小池鎮各實施1個萬畝優化高產施肥和綠色增產技術新模式示范區,建設2個稻鴨共育示范片2500畝,打造化肥減量化技術示范片;在紅土地農民蔬菜專業合作社與百品園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建立大棚蔬菜膜下滴灌水肥一體化、水肥一體化控制系統應用示范800畝,打造水肥一體化技術示范點;通過將秸稈腐熟處理作為園林育苗基質、秸稈覆蓋還田技術對茶葉進行培肥、抑草、保墑,打造秸稈資源化利用示范片;以緩控肥、水溶肥、葉面肥等新型肥料為抓手,以種肥同播、機械深松化肥深施等技術為推手,打造新肥料與新技術示范點。
四、推進工作,依托基點。依托新型經營主體,示范引導耕地質量建設和科學施肥;依托用肥理念創新,推廣新型高效、生態環保肥料,促進施肥方式轉變,打通“推、替、調、轉”四條路徑;依托跟進技術指導,強化農企對接,開展個性化線上與線下“一站式”服務;依托整合現有資源,調整棉花、蔬菜、果樹等經濟園藝作物結構,擴大生物固氮豆類3萬畝,探索化肥減量增效技術應用模式。
五、把握進度,緊扣節點。緊扣本年度項目收官,圍繞測土配方施肥、耕地保護與質量提升等重點項目,做好項目迎檢驗收準備;緊扣下年度項目開局,以2016-2017年度測土配方施肥取土化驗縣項目為核心,確保項目工作按部就班開展;緊扣技術推廣年度進展,及時梳理土肥水相關情況;緊扣縣域肥料使用變化趨勢,在各個鄉鎮落實固定的肥料信息員,定期收集各點農作物肥料使用信息,適時開展定點調查工作。